朱由校不動聲色的回道:“南洋的局勢是有些緊張,可是朕倒不信少了他顧秉謙,這物資籌備便運轉不開了!不過朕覺得你貪圖享受,這南京實在不適合你,不如你到南洋去吧,朝廷的水師在南洋接觸了不少小國,需要你這種朝廷大員去疏通一下關係!”
袁應泰見到朱由校這般的任命,知道朱由校準備將顧秉謙貶斥到蠻夷之地去,這等於是將顧秉謙的政治生涯葬送了,便是連忙說道:“皇上,這似乎有些不妥吧……”
“有什麼不妥,這也算不上是什麼貶嫡,南洋觀察使是非常有前途的,朕也算沒有虧待他顧秉謙!此事就這般決定了,過些時候朕便讓內閣下文,顧秉謙你這些日子準備準備吧,那南洋據說十分炎熱,容易得上一些熱死病!”
朱由校的話說完,顧秉謙便是叩頭謝恩,這對顧秉謙說來已經算是比較仁慈的了,雖然自己在朝中有些人替自己說話,但是被皇上記掛上卻沒有丟命丟職,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朱由校的處罰雖然有些出乎顧秉謙的意料之外,但是朱由校做出的決定似乎沒有什麼更改的可能,於是顧秉謙忐忑不安的回到家中,一邊發動自己的關係網請人與自己求情,一邊閉門反省,這般過了幾天,這時朱由校南巡的大部隊正式到達南京城,和這些人一起到達的也有顧秉謙的調職公文,果不其然,顧秉謙被免除了南京布政右使的職務,而被委派了南洋觀察使,這觀察使說來倒是權利很大,南洋的事務都可以插手管上,但是如今南洋除了風落雲的南洋水師,明朝根本就沒什麼管轄範圍,而風落雲的南洋水師不要說顧秉謙這麼個無足輕重的觀察使,就是內閣和海軍部也沒有多大的幹涉權,這部隊的委派權已經由朱由校的秘書處接管!
雖然看似沒什麼權利,但是如今明朝在南洋新近幾年多了十幾個屬國,但是這些屬國要麼由外務部,要麼由理藩部處理,顧秉謙那裏插的上手,最為悲慘的是,這觀察使就是連辦公衙門也不曾有一個,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不過顧秉謙雖然人品不咱地,但是頭腦很聰明,能力也十分突出,總算在出行前找到了一些事情做,那就是在呂宋建立它的南洋觀察使衙門,專門負責協調南洋的各種關係,比如風落雲的水師和內閣工商部,礦業部,還有理藩、外務部之間的關係!
顧秉謙到任不多久,明軍的南洋水師便在南洋和荷蘭人和英國人的艦隊發生了幾次激烈的戰爭,在這幾次戰鬥裏,明軍雖然占了些便宜,但是南洋水師的快速擴張使得部隊的戰鬥力下降了不少,加上長期在南洋活動的荷蘭人和英國人明顯比南洋水師的將領要熟悉地形,明軍雖然占據了上風,可是艦船士兵的損失卻不比荷蘭人和英國人少,好在南洋離明朝要比南洋離歐洲近了不隻一點點,明軍的損失很快便彌補了過來,而且幾次海戰使得朱由校又加派了南洋水師的軍備配額,大大加強了南洋的艦隊規模!
短短的幾月之內,南洋的海上勢力便逐漸被明國人瓜分,以前南洋海域的主宰者荷蘭人和英國人不斷的失去以往的港口,而早就跟在明軍艦隊身後的便是轟湧而至的大明商船,這些大明海商在同朝廷的大明物資商號的競爭中逐漸成長,形成了幾個主要的海商商號,分別是廣東的珠江商號,福建的月港商號,還有江浙的長江商號,其間還有眾多小規模的海商集團,在這些商號的帶動下,整個大明的對外貿易到了一個分外繁榮的時代,京師生產的眾多產品在這些商號的運作之下,換來了大量的白銀和物產!
伴隨著大規模的海上貿易的同時,是明朝大規模的海外挖礦,大明特別是京師已經有了那麼一點點大生產的苗頭,強烈的金銀銅錫,木材,煤原材料需求使得整個大明其他地區的開發有些跟不上了,再加上朱由校對國內的礦產都完全國營,禁止私人參與,而對於大明國境以外,而處於明國控製範圍內的礦產實行部分私有化,而且研究院還會提供各種冶煉設備和人員培訓,這種條件下,在呂宋和倭國九州島的大量礦產便被明國的那些有錢人購買了下來,短短的兩年間,大明的黃金和白銀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如今最為緊缺的鋼鐵產量更是翻了一番多,達到八千萬斤(四萬噸),而且這增長的趨勢還有往上竄的跡象,而新近才開始熱門的煤炭也產量節節攀升,當然這自然要多虧蒸氣機的應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蒸氣機已經在日常勞動中得到應用,雖然應用範圍有限,僅僅在海軍艦船和一些大型工廠中得到應用,但是蒸氣機的應用正在呈爆炸性發展的勢頭,以前在京師十分跑火的馬車行在這幾年的時間內已經被官營的蒸氣機廠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