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吳俊講完時,還是有很多的不同聲音發了出來。
問題無外乎集中在誰來管理這個發展公司,老百姓怎麼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別人騙走;老百姓把土地拿了出來,如果遇上自然災害或者是市場行情不好,虧了誰來負責;市場又不是建在村上,憑什麼說別人就一定會選擇這裏的農產品之類的。
吳俊一一對這些問題做了解答,他告訴老百姓,你們就是這個公司的主人,用現代的說法是,每個出了土地或者資金的老百姓都是公司的股東,公司會建立一個信息通報機製,每做一項決定都會及時通知大家,如果涉及到公司發展大局,還會召開股東大會,全麵爭取大家的意見;公司要實現現代化運作,就會引入科學的預判機製,從生產過程管理、生產資料分配、市場拓展、財務管理都會按照現代公司機製運行,鎮政府會成立一個輔助性的指導機構,用政府的資金為各分公司聘請農業專家和市場推廣專員,協助公司做市場研判,以確定當季和下季的種植方向;至於資金的來源,一是老百姓的投工投勞和閑散資金的累計,二是用土地做抵押到農村信用社獲取貸款,這方麵政府會作為擔保。
老百姓對於吳俊的解釋也算理解,但遲遲都沒有人表態願意把土地拿出來,現場的聲音從熱議變成了低語,瞬間現場的氣氛跌入了穀底。
“鄉親們,現在我們是試點,不敢說每個人都能支持,我想,有誰願意我們就從這些老百姓中先開始。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全鎮建立一個大公司,各村建立分公司,根據土地情況和人口分布情況再建立些子公司,現在願意投入的,我們就從一個公司建起,不論地理遠近,隻要願意的我們就算你一股。”吳俊試圖從這有些壓抑的氛圍中打開局麵,但仍然沒有效果。
“鎮政府拿20萬出來,放到鎮上的信用社,作為你們試驗的保證金,如果賺了錢,我們政府把這拿回來,如果虧了,我們就用這些來補償大家!這下你們願意了吧?”高翔看出了問題的根本,他和幾位黨委委員簡單核計了下,站了起來,宣布了這個臨時決議。
20萬?這還是不少的一筆錢了,也算是給老百姓吃了一點點定心丸了,但現場的回複聲音還是被低聲議論所掩蓋。
“40萬!鎮政府拿40萬出來,再加鎮機關幹部一個月的工資,我們放到鎮信用社,作抵押!這下大家還有意見沒有!”高翔突然提高了價碼,和老百姓說事說的像拍賣會一般,也確實是現實的無奈,這都是因為長久以來缺失的信任所致。
鎮政府機關幹部的工資都拿來做抵押了,看來鎮政府是玩真的了!
“我投!我投3畝田,6畝地!”站在最前麵的一位農民站了出來,一個50來歲的中年人,穿著兒子當兵帶回來的舊軍裝,大聲的喊了出來。
“好!到這邊來登記吧!你是第一位股東啊!要給你發個大證書,永久記憶著一刻啊!”高翔激動的站了起來,走到農民身邊,緊緊的握著他的手。
“我投2畝田!”
“我投7畝地!”
…………
越來越多的人還是想嚐試一把,這麼多年始終沒有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心中對於真正走上小康還是有渴望的。
在這次的黨委會現場,一共有107位老百姓投入田229畝,地345畝,林地272畝,公司的原始資本實現了第一次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