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民有了幾千萬元以後,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他先在廣東惠州買下一塊地皮,建成公寓後又全部售出,賺回一筆資金。1991年,他要蓋一幢全海景式的住宅和辦公大樓,而且要蓋成深圳南山區最高的大樓,起名叫“海王大廈”。“海王大廈”由一幢32層的住宅塔樓和一幢28層的辦公塔樓及4層群樓組成,總投資要1.8億元。可是,當時公司隻有幾千萬元。全體董事會成員一致反對,理由是貸款建樓不保險;二是怕房價下跌,公司將為此而崩潰。張思民力排眾議,大廈居然蓋成了。人們對年紀輕輕的張思民刮目相看了。
第三件事是策劃並實施“擁有一片故土”銷售活動。
張思民在全國選擇36個景點,每個景點購地10畝,並劃成960萬平方英寸,象征祖國960萬平方公裏土地。由海王集團製作證書,向海內外發售。每一個獲得證書者均在36個景點各有一平方英寸土地的所有權,共計36平方英寸;將個人姓名鐫刻在北京主園內花崗岩牆麵上;將個人姓名資料存入“擁有一片故土”工程電腦庫中;免費參觀各處“故土園”;可以繼承、轉讓“故土證書”。
有人說,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天方夜譚。
然而,它卻變成了現實。1993年4月26日,“中華民族故土園”北京主園在北京昌平縣奠基,李瑞環親自為主園揭幕剪彩。海外知名人士靳羽西熱淚盈眶,台灣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外孫方伯豪也捐土10畝。這一創舉產生了巨大而熱烈的社會反響。“故土證書”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亮相時,爭購如潮。經濟效益估計將達到幾十個億。社會效益更無法估量。張思民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人的潛能是很大的。要相信自己有潛能。連想都不敢想,潛能怎麼能發揮出來呢
用飛機引航進港的奇人
夏朝嘉29歲時是一個街道小廠的切紙工。這個小廠由40多位老太婆組成,生產西藥紙袋、信封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夏朝嘉摘掉了“黑五類”的帽子,走上了管理工廠的崗位。
就是這樣一個小廠,就是這樣一個管理者,能辦出多大的事呢這是誰也難以預料的。如果這40多位老太婆能夠預料,下麵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夏朝嘉要貸款11萬元上彩印生產線,老太太們炸了鍋,齊聲反對,原因是風險太大,一年光利息就一萬多塊呀!她們寧肯將小廠作價6000元,賣給夏朝嘉,也不願意跟他去冒這個風險。老太太們是穩當慣了的人啊。她們當時根本想不到夏朝嘉能成為億萬富翁。
夏朝嘉有了小廠,有了自主權,又貸款上了生產線,當年就盈利7.8萬元。到1985年,已盈利100多萬元。
老太太們後悔了。她們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黑五類”切紙工,想當初在她們的眼皮底下,她們幾乎不拿正眼瞅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力呢
100萬算什麼,這還遠遠沒有到夏朝嘉發展的盡頭呢。
1989年,夏朝嘉從一位朋友的閑聊中了解到“果蔬脆片加工”的生產項目,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就飛往海南找到代理商,經過二年坎坷曲折的經曆,1991年年底,終於以190萬美金的高價將設備買到手。他沒有馬上投入生產。他產生了一個靈感,巨額利潤會來自設備而非產品!他立即轉向生產設備。到1993年5月,他生產出國內首台生產線,價格定為670萬元,遠遠低於進口價格。一年半後,他憑此項目收入9000萬元。
夏朝嘉已成為億萬富翁。這是那些老太太們怎麼也想不到的。
此後,夏朝嘉又演出了一場場更加威武雄壯的商戰活劇。其中,用直升飛機為外國輪船引航進入我國港口,手筆之大,撼人心魄。
1998年底,夏朝嘉已有20億。這時,他了解到,上海的華龍航空公司用直升機引航的業務並沒有開展起來,外國輪船錨泊時間長,進港口難,外國人怨聲載道。他立即拜訪上海經委。經過艱苦的努力,夏朝嘉的禾嘉集團終於爭得了這項業務,進入通用航空領域。上海港每年進港外國船隻30-40萬艘,以每船次引航2萬元收費,禾嘉每年至少收入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