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14章 大結局(2 / 2)

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係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

道的過程性表現為道生萬物的過程,即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轉化為一,一轉化為二,二轉化為三,三轉化為萬物。

在這一過程中,道循環往複,“周行而不殆”,它的運動周期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它逐漸的離開,離開得越來越遠,遠到一定程度又返回來。萬物又複歸於道。道的過程性是由隻能用混沌理論說明的各種關係構成的,因此,道也是關係。

道是本原。

這是道的第二層含義,這一層含義代表著源祖三境。

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

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老子指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就是說,道是天下萬物的本原,這裏“始”、“母”、“根”、“門”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們有層次的區別。作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無前無後,無上無下,“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邊,然而在它之前卻沒有什麼存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沒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為本原,它是物質的東西,“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規律。

這是道的第三層含義。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而這一境界代表著掌控,也及時意味著你成為道的主人。

“道者萬物之奧”,就是說,道是萬事萬物運動的規律。

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貫穿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萬物從道起源,又回歸於道,“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複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發展的永恒規律。

作為規律的道,是看不見,聽不著,摸之不得的。所謂“夷、希、微”,它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製約。

道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違反的。隻有遵循道的規律,堅持“無為”的原則,才能把事情辦好。

否則,“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違背了規律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下場是極其可悲的。

道是法則。這是道的第四層含義,這一層含義代表著道祖,就連道也是由此延伸出來的,你比道還要大。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他要求人們要堅持,遵循道的法則。

又有,“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則,駕馭現實的實有,以認識曆史的規律,這就是遵循道的法則的具體表現。廢棄了這一原則,有了仁義,“大道廢,有仁義”老子主張“唯道是從”,“貴食母”,即是要堅持道的法則,按道的法則做事。道也是觀察事物的永恒法則。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說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則觀察萬事萬物的,給人們作出了榜樣。

人們對道的法則的態度是有區別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夠堅持道的原則,而且身體力行。至於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見絀了。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堅持道的原則的人,才能把自己有餘的奉獻給社會。是否按道的原則辦事,結果是不一樣的。

“天下有道,卻走馬亦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堅持道的原則,天下和平安定,放棄道的原則,則會陷於兵荒馬亂之中。

按道的法則去作,道會成全你的,“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最後,道的原則是最高原則,而且有很高的價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而蕭奇終於踏入第三層道境界,成為一方道主。

成就道主之後,他並沒有摒棄修煉,出關一段時間,陪伴自己的妻子,兒女,父母。

到了這一步,成為超脫者,他幹脆直接煉化一道法則之力,把自己的幾個妻子,兒女打入一道法則,讓他們成為宇宙之主,壽命五百萬年。

陪伴了他們千年歲月,再一次陷入閉關之中。

兩百年之後,他終於踏出最後一步,成為道祖,成為第四位道祖,但是他卻沒有構建宇宙,而且依然主宰萬聖宇宙,成為萬聖宇宙第二位道祖。

《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