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吧!”道完歉,兩人也不想留在這裏站著尷尬,李宥便對於潔說道。於潔自然同意,便離開了。
“這位先生,請留步。”走了下來台階,後麵李成舟喊道,兩人停住腳步回頭,見李成舟小跑過來。
“今天實在不好意思,這是我的名片,有什麼業務需要辦理的話可以打我電話。”李主任遞給李宥一張名片,上麵寫著李成舟三個字,現在李宥才知道他叫做李成舟。
“好的,以後少不了要麻煩你的。”他自己沒錢的時候肯定要麻煩他。“我們先走了。”
“慢走。”李成舟隻是站在門口目送李宥兩人,等他們上了車李成舟才回銀行去。
“曹曉曉,到我辦公室來。”李成舟黑著臉,對身後的曹曉曉說,完了自己先回辦公室。
曹曉曉也是後腳跟進了李成舟的辦公室,反鎖門就和李成舟抱在了一起,撕扯著衣服,後麵自然是一份淫靡的場景,不過這些都不關李宥和於潔的事情,他們現在要去買電腦,話筒等等配套設備。
惠才路的電腦城,李宥停好車跟於潔上樓去配電腦,必須得配置適合錄音的電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性能,當然還是至少要保證當前的主流配置,不過聲卡選了頂級的,華碩Xonar_D2_PCI7.1聲道聲卡,一個森海塞爾E865錄音專用麥克風,一個鐵三角ATM350樂器錄音專用麥克風,加上電腦配置的很均衡很合理,這樣於潔向網絡歌手的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回來的時候順便買了一套電腦桌椅,當搬到三樓的時候,看到那個狹小的空間,李宥又皺眉了,再放下電腦桌椅的話就沒有活動空間了。
“你再另外租一個房吧,這裏地方太小了,說不定錄音的效果不會太好,而且這附近有點吵,這牆體也不怎麼隔音。”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李宥實在不滿,把東西放下了之後,李宥對於潔說:“我先回去那樂譜再買一把好一點的吉他,等下你熟悉歌曲我們試一下,如果不行就需要分開錄製再合成了,或者先做成伴奏音樂再錄製,這樣效果可能好一點。”
“嗯,那你先去,我這就出去看房子。”錄音說的也很在理,既然已經決定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就不要舍不得這點錢,爽快的答道。
“那我走了。”
“拜”
李宥下樓直接開車走了,一路狂飆,回到家裏麵拿到自己那本樂譜,然後又摔門而出,這時候正好是飯店,李正齡、高義蘭和李琳都在家,看到李宥這樣急匆匆的以為是有什麼事呢,趕緊打電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得知他要錄音之後,也就不去擔心了,他們都知道李宥對吉他很喜歡,彈得也不錯。
李宥沒有用家裏那把練習琴,開車去琴行,但是他可不會選新琴,而是對準了老板的那把大民謠,他的那把吉他是Martin_D28木吉他,國內售價一萬八這是他這個店的鎮店之寶,對這把琴甚至Martin這品牌他還是比較了解的,當初垂涎蘭濤這把吉他的時候就專門查閱過。
一個半世紀以來,Martin吉他公司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樂器公司。
在傳統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下,Martin吉他反映的是家族六個世代吉他製作的精湛工藝。
馬丁琴的型號,多是以羅馬字或數字來表示。1850年生產的係列是用3,2-1/2,2,1這四種數字表示的。1854年,琴的尺寸開始統一。增添了0以及更低的5,4,3型號,1877年,才出現00型。型號設定的過程是從1856年的17,20,23開始,至打印琴身號的1898年出現的五種型號(17,18,21,15,40)。1890年,琴橋也改進成以紅木和象牙為材料的長方形。進入20世紀後的1904年,試製成功可以說是完美設計的45型,1904年,正式向外界推出0-45,00-45。1920年,琴頸的材料由杉木改為紅木,為了增加強度,還摻入適當烏木。34年,又試圖加入T形鐵(橫截麵為T形)。由於鋼弦的拉力強,對琴橋進行了改進,在原來長方形的基礎上,中部又作了加寬。並在此時,噴漆也最終定型下來。對000型重新設計,並於33年製成了14品的OM型。原000型的琴頸長度為632.5mm,而改造後的OM型為645.2mm。由於當時的生產數量很少,OM現已成為珍藏版。
值得一提的是,1916年的一項產品對今日的吉它產生了重大影響。當時,馬丁為紐約的一家琴行生產係列吉它,聽取琴行的亨利的建議,開始為歌手專門設計大琴體的吉它。因為琴體前所未有的大,所以以英國戰艦命名,被簡稱為D型。後生產出了以雲杉、紅木為琴身,12品的111,222,333型。但實際上,1931年,公司才開始生產馬丁牌的12品琴,當時的D-1和D-2型即後來的D-18和D-15的前身。D型幾乎已成為吉它的代名詞,琴身的形狀也成為了木吉它的標準。在多姿多彩的曆史發展過程中,Martin公司成功的適應了產品設計,推廣及製造方法的改進與變革。盡管經曆了許多變革,C.F.Martin從未改變對商品質量的最初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