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躲了馬爾克斯20年
素材森林
作者:曹文鈺
在中國作家裏,莫言是被公認學馬爾克斯學得最像的。在《百年孤獨》中文版首發式上,莫言說當他第一次讀到這本書,他被震撼了:“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如果早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沒準《百年孤獨》我可以寫了。因為戲法一旦捅破以後就很簡單。”
即便是“簡單的戲法”,馬爾克斯也足以讓像莫言這樣的作家們著迷。莫言說:“馬爾克斯好像兩個高爐一樣,煥發了灼人的力量。我們自己是冰塊,一旦靠近了就會被蒸發掉,什麼也剩不下。因此中國作家要寫出自己的小說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就要遠遠地繞開這個人,我想這幾十年來我就一直在千方百計地逃離他。”
但2005年在寫作《生死疲勞》時,莫言決定不再躲避馬爾克斯,“這個時候我徹底地放開了,我覺得躲他這麼多年,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東西都沒寫進去,我把腦子裏麵積累多年的魔幻的資源寫進去了,但用了東方的情節。”到《蛙》的時候,莫言幹脆老老實實地塑造人物,回歸到了讀《百年孤獨》之前的狀態。“我搏鬥了20年,終於可以離開它了,但是我覺得我現在也終於可以靠近他了,因為我覺得我把中國的魔幻素材處理得和他不一樣,這個過程是如此的痛苦也如此的漫長。”
也許正因為如此,當馬爾克斯曾經的“私塾弟子”莫言看著滿街懸掛著的“中國的馬爾克斯——莫言”這樣的橫幅時,第一次說出自己的“不高興”:“我就是中國的莫言,為什麼要說我是中國的馬爾克斯,當年大家這麼說我,我很得意的,這兩年年齡大了,脾氣也大了。”
◎螢火小語:讀書和寫作一樣,本來就是一件順其自然、行雲流水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製定各種條條框框來束縛自己,學習、借鑒的東西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生活經曆與真實情感來得重要。
◎文題延伸:寫作的秘訣;學習與借鑒;傾聽自己的心聲……
(鳴翠柳摘自《少年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