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出口成章,慷慨激昂贏四座(2)(1 / 3)

如何使演講做到簡潔有力呢,以下幾點禁忌可能對演講者有所幫助。

(1)忌使用空話套話。

有些人一開口就“客套話不斷”,少不了客套、謙虛,一分析問題就按老俗套喊空口號,幾乎沒有有效信息。

(2)忌重複累贅。

有些有用的信息由說話人發出後,聽眾便接受並儲存起來了。但說話人卻說話囉嗦重複,以大同小異的形式多次輸出,這些信息就成了多餘的了。

(3)忌節外生枝。

說話人沒有掌握好主題,因此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發揮太多,或意已盡而言不止。這些內容雖然也包含不少信息,但卻不是主要信息,而是與主題關係不大的次要信息。與主題無關的信息隻會增加聽眾的厭煩心理。

(4)忌口頭禪不離嘴。

有些人講話脫不了“口頭禪”,什麼“這”、“那”、“對不對”、“是嗎”等等,差不多句句不離口,雖然演講者並非有意,可對聽眾來說,不但全是無用信息,而且令人生厭,所以必須戒掉。

4.情感是演講生命力的源泉

真情實感是演講的靈魂,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演講者必須借用一定的形式,否則感情的表達就不暢快,效果也不會很好。

情感是藝術的靈魂,也是演講生命力的源泉。“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這裏的推心置腹就是指話語真誠。所謂“真”,是指不矯揉造作,不言辭虛浮,能夠保持說話人的自我本色。所謂“誠”,就是真心真意、不掩蓋、真情流露。

一次餘秋雨先生在四川大學作演講,述及他的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講道:他的兩個學生正在國外,聽說老師病危,中止合同,飛回上海,為老師臨終演出。那一天,有著許多毛病的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寫過的一樣,都激動起來、崇高起來,好多不懂音樂的人也買票去聽。小學生們的家長對記者說:“帶他們來,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什麼叫音樂,什麼叫老師……”幾天後,這位教授死了,龍華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裏堆滿了鮮花,樓梯上一層一層地疊滿了鮮花……

這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聽眾分明感受到,那曾經在上海的帶了幾分悲愴和崇高的氣氛,此刻就彌漫在演講會場。聽眾的靈魂在演講者動情的講述中得到了淨化和升華,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鳴。

在話語交際過程中,要使對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實,說話人的話語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的情感支配。一位作家曾說:“說話人裝著對自己所說的話毫無情感,把自己隱藏在幕後,也不理睬聽眾是誰,不偏不倚、不痛不癢地背誦一些冷冰冰的條條兒,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羅列一些幹巴巴的事實,沒有一絲的人情味,這隻能是掠過空中的一種不明來曆去向的聲響,所謂‘耳邊風’,怎能叫人發生興趣,感動人,說服人呢?”

正當希臘麵臨馬其頓王國的入侵,而遭遇亡國和失去自由的危機的時候,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曾經作過一次著名的演說,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充滿著發自內心的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熱情洋溢地說:“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為自由而戰鬥。”

從這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詞句中,人們看到了一顆真摯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講,激勵了無數的希臘人從聆聽演說的廣場直接奔赴戰場,連向家人作一聲道別也認為耗費了時光。他的敵人,馬其頓的國王腓力見到這篇演說詞,也感慨地說:“如果我自己聽過德摩斯梯尼的演說,連我也要投票讚成他當我的反對者領袖。”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惟有熾熱的情感,才會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演說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

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非常注意培養自己真誠的品格。

1858年他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

無嘩眾取寵之心,有實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悅於你的演講對象,使他們接受你的思想。一個演說者如果講話華而不實,隻追求外表漂亮,開出的隻能是無果之花。若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隻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騙取不到聽眾的心。因為心弦是不會隨隨便便地讓人撥動的。若要使人動心,必先使己動情。著名演說家李燕傑說:“在演說和一切藝術活動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使聽眾信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秘書口授反擊法西斯戰爭動員的講稿時,“像小孩一樣,哭得涕淚橫流”。他的這次演說動人心魄,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鬥誌。

真情是演說最好的技巧。在演說中,唯有真誠的情感,才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才能喚起群眾的熱誠,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國有位小說家說得好:“熱情是每個藝術家的秘訣,而每位演說家都應當是一位藝術家。這是一個公開的秘訣。這如同英雄的本領一樣,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無以得到別人讚同。

有位大學生發表演說時有這樣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