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遠視眼3 忽視身邊的人脈
◎職場透視
李雨畢業時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到什麼大企業或者國家機關去工作,盡管他有幾個這樣的機會。李雨認為:“我想趁著年輕多闖蕩闖蕩,我認為投資自己很重要!學校學到的知識還不足以幫助我成就大事。”
李雨是如何對自己投資的呢?他的投資包含了進修與人脈兩項。畢業後他在上海一家最高級的休閑俱樂部做了7年,一度做到市場總監,舉辦過數十場的大型休閑運動賽事,招待過阿加西、張德培等世界運動名將。
俱樂部多是達官貴人的會聚之所,在那裏可以接觸到很多優秀和成功的人。李雨從一個小專員開始做起,每月隻有1000多元的薪水,他卻舍得請客吃飯、多結交朋友,向各類優秀的人學習,吸取他人的長處,他覺得這交際費花得很值。李雨的專業是市場營銷,除了參加培訓課外,深耕人脈的作用很快便“發酵”般擴散開來,各方人士大力讚助並參與他所舉辦的活動。不過3年,他便躋身“年薪百萬”一族,並有了自己的事業。
◎仙人指路
常常有人抱怨,想創一番自己的事業,卻沒有合適的主攻方向,缺乏必要的資金力量,幻想能得到貴人的幫助。其實,龐大的資源往往就在身邊,那就是無數的“人”。隻要善於把握、打理、培植你的人脈,就能聚集人氣,進而鑄造財氣,有了這樣的臂助,資金、技術、渠道還不是唾手可得,何愁大事不成?李雨發現了這一點,並堅持了下來,最終取得了成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隻有好好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並且善於利用人際關係網,才能更好地把事情辦好,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因為人際關係可以帶給你全新的知識與經驗,人際關係可以幫你成就大事。當你準備起程的時候,有人會幫你係緊鞋帶;當你遇到風雨的時候,有人會為你撐開雨傘;當你接近目標的時候,有人會在最後推你一把……其實這些都是你平時的人際關係的積累。心中無劍,手中無劍,以無招勝有招。運用你的人際關係——借力登高,將成就你一生的事業。
卡耐基在研究成功學時得出過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的成功,有85%取決於人脈建構與經營的狀況。每個人都生活在盤根錯節的人脈網絡中,要想生活充滿樂趣、事業一馬平川,誰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與扶持。它仿佛一條看得見的經脈,又仿佛一張透明的蜘蛛網,用“人脈網絡”四個字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交際關係最為傳神。無論是“關係”“路子”,還是“交情”“人緣”,都不及“人脈網絡”來得生動形象、意味深長。
曾國藩的發跡,離不開其恩師軍機大臣穆彰阿的提攜。而穆彰阿之所以能夠提攜曾國藩,和曾國藩善於利用各種關係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在道光末年中進士,是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徒,被授以“檢討”官職。一天,穆彰阿對他說:“明日上朝,我決定正式向皇帝推薦你,你要有個準備,把四書五經多加背誦,皇上或許要試你的才學。”曾國藩聽了受寵若驚,躬身作揖說:“多謝恩師栽培。”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鹹豐皇帝保奏了自己的這個得意門生,請求皇上重用。鹹豐皇帝聽了,問道:“你說這個門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麼超人才能?”這一問倒把穆彰阿問住了,惶急中他脫口而出:“曾國藩的超人才能,是善於留神,過目不忘。”
兩天後,鹹豐皇帝命太監傳旨給穆彰阿,讓曾國藩在中和殿候見。很明顯,這是要試試曾國藩的才學。穆彰阿大喜過望,忙叫來曾國藩,要他好好準備。
第二天天未亮,曾國藩隨太監來到中和殿。太監命他等著,便關上殿門走了。曾國藩環顧大殿,才見到大殿四壁掛著大清曆代先皇的聖訓,由於心神不定,他也無心細看。
後來,太監終於來了,對他說:“皇上今日沒空,命你明日再來。”曾國藩怏怏不樂地走出皇宮,才發覺太陽當空,已是晌午時分了。他急忙到軍機大臣府,把情況稟告了恩師。
穆彰阿聽了,沉思良久,突然問:“你說大殿四壁掛著曆代先皇的聖訓,你記住了多少?”曾國藩搖搖頭說:“當時我心慌意亂,隻留意殿外動靜,哪有心思去細看字幅。”
穆彰阿喊道:“糟了!這定是皇帝為試你‘善於留神,過目不忘’的才能而刻意安排的。皇上必定會馬上再召你,這怎麼辦呢?”聽恩師一說,曾國藩發怵了,跪倒在地,連呼“恩師救我”。
這時候,一個家丁進來稟報說:“皇宮總管太監王公公前來求見。”穆彰阿說:“請王公公在正廳相見。”回過頭來對曾國藩說:“天助我們也,救星來了,你且回避。”
穆彰阿在正廳熱情接待了皇宮總管太監王公公,請他上座,這使王公公受寵若驚。主賓坐定後,王公公不好意思地說:“小的前來,為的是日前求大人為我外甥謀個知縣差使的事,可有眉目?”穆彰阿說:“區區小事,何勞王公公前來。我已為你辦好了,不日即可到任。”
老太監感激不盡,說:“大人如有要小的效勞的事,盡管吩咐。”
穆彰阿說:“對了,我要撰寫一份大清曆代先皇功績錄,煩你將中和殿上所掛曆代先皇的聖訓,今日抄好送來,晚上我撰寫時要用,你能辦得嗎?”
總管太監笑道:“這點小事,哪有辦不得的。”果然,王公公在天黑前,再次登門,送來了中和殿上所掛的大清曆代先皇聖訓的抄錄。曾國藩徹夜誦讀,背得滾瓜爛熟。
果然,第二天一早,聖旨到,傳曾國藩麵見聖上。這天,鹹豐皇帝在保和殿召見了曾國藩。鹹豐皇帝問道:“昨天在中和殿上,你一定看見了所掛的大清曆代先皇的聖訓,你可曾留意先皇的聖訓都說了些什麼?”曾國藩跪奏,將聖訓背誦如流。鹹豐皇帝又驚又喜,心想:“果真是個善於留神、過目不忘的奇才,此人理當重用。”幾日後,聖旨下來,將曾國藩擢升為吏部侍郎。從此,曾國藩青雲直上,飛黃騰達,終於成為朝廷中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人脈與人際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以這樣說,沒有人脈資源落地生根的人際關係是空泛的、毫無任何意義的人際關係,而人脈資源的開花結果則依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曾國藩的發跡是因為他很好地利用了穆彰阿這條人脈,而穆彰阿之所以能幫助曾國藩是因為他很好地利用了總管太監這條人脈,這些都是人脈的力量。
作為職場人士,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發。對於個人來說,專業是利刃,人脈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隻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獲。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一個人能否成功,不一定在於你知道什麼,從很大程度講,是在於有沒有人幫你做事。
既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個人和企業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那麼,怎樣才能建立好這種超級人脈呢?以下是很多人脈高手的經驗之談:
不輕易樹敵
無論對誰,即使地位再高,也應在交往的過程中把對方視作朋友,如此做事才可能順利。此外,還要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不能永遠都用同一種方式說話。應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否則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得罪人。有了這樣的意識,遇到人就會自動將他們分類,形成自己的一套待人處事方式。
結交成功者和事業夥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之所以要結交成功的人士,就是這些成功的人比我們優秀,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益的東西。他們的優秀品質時時刻刻都能使我們的缺點暴露出來,他們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他們成功的事例能不斷地激勵我們。如果我們和這些成功者關係非常好的話,這些人還可能會伸出友誼之手在關鍵時刻教我們一招或者拉我們一把。
多參加活動,多表現自己
同學會、老鄉會、戰友會、聯誼會、沙龍聚會、慶典會等,你若有時間要盡可能地參加。有些人本能地厭惡或害怕參加鬧鬧哄哄的聚會,認為這些活動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自然,你若是想做一個獨善其身的人,這些活動的確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而如果你想擴展你的職業和事業,這些活動對你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做的是,分辨出哪些該參加,哪些該拒絕。一旦決定參加,你就要肩負一項任務:那就是認清你為什麼要參加這次活動,你必須從這次活動中有所收獲。
修煉心法
人脈不可忽視
人脈資源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是一種潛在的財富。表麵上看來,它不是直接的財富,可沒有它,就很難聚斂財富。即使你擁有很紮實的專業知識,並且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還具有雄辯的口才,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地促成一次生意商談。此時,如果有一位關鍵人物協助你,為你“開金口”,相信定會給你帶來好運!人脈資源越豐富,賺錢的門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脈檔次越高,你的錢就來得越快、越多,這已經是有目共睹不爭的事實!當然,人脈如同金錢一般,也需要管理、儲蓄和增值,當然還要投入。
職場生存,我們要善於經營自己的人脈,提升人脈競爭力,需要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2.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3.樂於與別人分享;
4.多些創意與細心;
5.把握每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
(第四節 遠視眼4 一心想升職,競爭力卻不過關
◎職場透視
王躍是計算機專業畢業,4年來一直在杭州一家大型IT企業做銷售工作,目前擔任銷售部經理助理,可以說是一個衣食無憂的白領階層。但王躍是個事業心極重的人,做一個小小的白領並不是他的夢想。擔任經理助理4年來,他一直在自學企業管理方麵的知識,希望有一天能成為獨當一麵的管理者。不久前,公司要調銷售部經理去其他部門,因為這家公司經常會把經理助理提拔為經理,所以,王躍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憑著自己在公司的資曆和能力,那個位子非他莫屬。但最後他卻輸給了一個剛畢業的MBA。這讓王躍很氣憤,憑什麼一個剛進公司的新人就能擔任部門經理而自己兢兢業業為公司賣命了4年卻得不到重用?
◎仙人指路
從王躍的職業目標上來看,他希望成為一個管理者,而學計算機出身的他不具備這方麵的專業知識,畢業後又一直在從事銷售工作,雖然平時他在看管理方麵的書,但和專業人士相比還是缺乏職業競爭力的。這就是說,王躍的自身競爭力還不足以讓他得到那個他想要的職位。職場如戰場,求職要跟其他求職者競爭,粥少僧多時競爭更激烈;上班之後也要跟同事競爭、新人要與“老”人競爭,晉升要競爭、調職要競爭、加薪要競爭;銷售要與敵手競爭、技術也要競爭;老板要跟同行競爭,這幾乎是一個無所不爭的社會。
那麼,在職場競爭中如何才能勝出呢?當然必須擁有能夠超越對手的競爭力,但所謂競爭力到底有哪幾項呢?一般員工和主管級人員,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可能不同,當然競爭的項目也不相同,對一般員工而言,最主要的競爭力有以下幾項:專業技能、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創新能力、抗壓能力。
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指執行該職務所需的技能,例如程序設計或保險精算、生化科技或IC設計,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某些專業已有證照製度(例如財會師或律師執照等),某些管理技術(如項目管理)也形成了認證的製度。初入職場,最容易嶄露頭角的就是靠專業技術,必須用心鑽研,做哪一行,就要做哪一行的專家。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要求一個人不僅要學習寬泛的知識,而且還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競爭力的高低,也正因為如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一個組織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它就必須不斷地有所創新,而創新則來自於知識,知識則來源於人。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分為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麵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是指用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們更多的是使用口頭語言,所以,口頭語言比書麵語言起著更直接的、更廣泛的交際作用。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有真才實學,如果再有優異的表達力,更容易贏得肯定。在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書麵表達能力,包括簡報及技術報告的撰寫,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除了接受訓練及觀察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勇敢練習,不怕丟臉,這樣就能很快地改善表達自己想法的膽識與技巧,更能夠說服別人。
溝通能力
表麵上來看,溝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種能說會道的能力,實際上它包羅了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等一切行為的能力,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人,可以將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進行充分的發揮,並給對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現在職場競爭對一個人的溝通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談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