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拉趙世雄和王伯當來到門外,說:“我們到司馬爺爺家裏後,司馬神醫告訴我們,在司馬爺爺去河神廟祈禱的時候,司馬爺爺的徒弟剛從京中讓人捎回信來,說朝廷曉得了闖宮營救木蘭的是青龍山的英雄們,昏王讓楊化龍帶領人馬來剿青龍山了,山上可知消息?”
趙世雄聽了,不由得一驚,說:“尚且不知!”
王伯當急忙問趙俊生:“可知楊化龍帶有多少人馬?是何時出發的?”
趙俊生搖搖頭說:“我們沒見到捎信人,捎信人也沒向司馬神醫講。我們想找捎信人詳細詢問,隻是時間來不及。”
趙世雄向王伯當說:“王大哥,我想,楊化龍所帶人馬一定不會少。”
王伯當沉思了一下,問趙世雄:“山寨不是有一千多人馬嗎?”
“是的。”趙世雄答,“總共有一千五百人馬,但除去修工事的工匠和其他雜役,能殺能戰的卻不到千人。如何抵擋?”
王伯當想,應對官兵剿山,隻這麼多人馬肯定不夠用,於是便皺起了眉頭。
趙俊生覺得是木蘭給山寨招來了災難,讓山寨無法應對,不禁愧疚,說:“二位大哥,是我們和木蘭連累了山寨,實在有愧。當初,我們不該答應讓山寨的弟兄去東都相助!”
趙世雄一聽,坦誠地說:“兄弟何出此言?當初你們並沒邀我們前去,是我和王伯當大哥要去的。花將軍是舉世仰慕的英雄,遭了這樣的大難,山寨如果不救,還稱的什麼‘替天行道’?兄弟說出‘連累’二字,豈不是小看我們山寨了嗎?”
王伯當也向趙俊生說:“是啊。世雄兄弟與眾兄弟來山上聚義,正是為了伸張正義,殺盡天下不平,救萬民於水火。搭救忠良,實是我們兄弟應盡之責。……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還是想想應對的辦法吧!”
趙世雄決絕地說:“山寨早就成了皇帝和官府的眼中釘肉中刺,終究要與他們拚個魚死網破。弟兄們早就想與官軍拚命。楊化龍帶兵前來,正好與他們決一雌雄!”
趙俊生聽了兩人的話,心下十分感動,說:“我們願聽大哥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說著,感激地彎腰向趙世雄和王伯當施了一禮。
趙世雄上前拉住趙俊生的手說:“賢弟不知,我趙世雄和弟兄們能為救花將軍助一臂之力,都感到無上的榮耀!不要說我們費了些力量,就是捐軀京城,也死而無憾!楊化龍沒什麼可怕的,敵眾我寡,我們想辦法認真對付就是了!”
王伯當說:“司馬方宣老人見識深廣,我們不妨前去,聽聽老人的意見。”
趙世雄和趙俊生都覺得這提議好,三人便一齊來到司馬方宣休息的房間,將官兵到來的事一說,司馬方宣問明了山寨的情況,又問道:“楊化龍是何等人物,你們可知道?”
王伯當說:“他是尚書仆射楊淩素的侄子,沒履過疆場,隻是靠楊淩素與煬帝的關係,在兵部混得了一個官職,率兵打仗沒什麼能耐。”
司馬方宣說:“這就是了。官兵人馬雖多,但大家不必慌亂。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山上有千餘人馬,且都是奮勇之士;又有趙俊生、金花這樣的久經戰陣的將軍,怕他怎的?自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眼下要緊的是探明敵情,依據山勢修築工事,然後根據敵情將山寨兵力細心部署。以有備之軍戰他疲憊之帥,取勝有望。”
趙俊生覺得老人說有理,便說:“趙大哥和王大哥可在山上先做準備,待我和木棣兄弟下山探明敵情。”
王伯當製止他說:“你們二位下山請醫跑了一天一夜,飲食未進,怎麼再讓你們下山?世雄兄弟,你和趙俊生和花木棣兄弟先帶領山上弟兄修築工整,多準備滾木雷石,我帶幾個弟兄前去打探就是。”
“好!”趙世雄毅然說。
王伯當又囑咐說:“司馬老人家乃是世上聞名的老英雄,舊時也曾帶領千軍萬馬馳騁沙場。老人家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諸事要多聽老人家指點。”
趙世雄點點頭:“是。”
王伯當向司馬方宣說:“老人家,我們都是晚輩,為了山寨和花將軍,請老人家不吝賜教!”
司馬方宣說:“大家放心,我會盡微薄之力的。”
王伯當向趙世雄說:“兄弟喚幾個弟兄與我一起下山。”說著便快步去拉馬。趙世雄立即喚幾個義軍士兵隨他一起去了。
司馬方宣坦誠地向趙世雄說:“大王,老夫我不說假話。老夫與木蘭雖非一家人,也曾愧稱她父親之師。老夫在營廓鎮教她武術,也曾住上幾年,木蘭儼同老夫的親孫女。老夫滿心裏裝的都是木蘭的安危,心亂如麻。大王大膽運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