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手頭上的事情都處理好了之後,秦銘,再度閉關七日。這一次,一舉破入了丹府境九重。
如今的他,也終於要開始接觸天一境的門檻了。從係統中了解到,天一境與之前的三大境界差別很大,即便服用升元丹,也隻能提升一個層次,服用第二枚,便沒有任何效用了。
從丹府境到天一境,天人合一,力量發生蛻變,可以說,即便是百位丹府境巔峰的強者,也承受不住天一境一重武君的一擊,這是由量變積累而形成的質變。
而且,係統的元氣值也將發生變化,畢竟後麵如果再用元氣值來計數的話,數值將以十萬、百萬作為單位,並不方便記錄。武道無窮極,都用數字來表示太費勁了。
隻不過,究竟會怎樣顯示,秦銘還沒問係統,畢竟他更在意自己如何提升實力,而不是如何表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力量有多強了。
破入丹府境九重之後,秦銘的腦海中自主浮現一篇經文,那是真武帝典的天一卷,與丹府卷不同,天一境,在丹府九重境之時便能翻閱,以便修煉者以絕強姿態跨入這一境。
“天一者,天人合一,乃是天道和人道的融合,但即便是融合,也有著主次之分。”
秦銘閱讀著天一境的第一句話,眼中閃過一道鋒芒,天人合一,本質上竟是天道與人道的融合。這人道,能否理解為武者自身的修行之道?所謂的天人合一,不僅是沐浴天光,而是讓自己修行之道真正契合天地自然,成為萬法中的一員,這一點,很難做到。
所有說起來容易的話,做起來都是極難的。秦銘深諳此理,雖然真武帝典上對此不過是輕描淡寫,但難道真的如此簡單嗎?若真是如此,世界上武君境界的強者也不會那麼少了。
天一境強者,可以稱為武君,武道之君,必然有著其道理在其中,絕非隨便說說這麼簡單。
秦銘往下翻閱,隻見一行文字赫然映入眼簾:“尋常武君,以己身之道,融入天道之力,認為天道強過己身的力量,於是,便借天道而行。但實際上不然,天道,未必及的上人道!”
這絕對是一句很狂的話,天道,不及人道。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尋常的武者,在跨入此境時,都是以天道為主,憑借著天地法則的力量來戰鬥,能夠借助多少天道的力量,往往是衡量一位武君戰鬥力強弱的標準。但在真武帝典的作者眼中,人道,是可以強於天道的。
“真不知道是何人所創的《真武帝典》,當真非凡。”秦銘感慨說道,想要以人道淩駕在天道之上,這野心可不小啊。
“真武帝典的終極目標,便是塑造出完美無暇的大帝強者,然而帝者,意味著無敵,意味著爭天命,要將世間萬物都踩在腳下。因此,欲成為大帝,必將天道踩在腳下,吾之道,才是真正的天道,其餘一切,皆是偽道。”
秦銘深吸了一口氣,這才是大帝強者的風範嗎?除了他的帝道,連天道都是偽道,難怪每一位大帝都能橫壓世間敵,一路無敵到絕巔,這股氣魄,太令人敬佩了!
但世間,又有幾人能真正俯瞰山河,無懼一切?說到底,人的內心都有著恐懼,或大或小,終歸是有的,不可能真的不顧一切。
“我的道,是什麼?”秦銘開始嚐試著踏出第一步,明悟自身的道。
此道非彼道,無關天地至理,法則輪回,而是秦銘將要走的道路。要明悟,他的武道,究竟是怎樣的。
如果連自己將走怎樣的道都不清楚,又如何將天道壓在腳下。想要踏入天一境,必須先明悟自己的道心,想要成為大帝,那麼,這顆道心必須堅韌不拔,無懈可擊,若非如此,無以成就自身之道。
“道心。”秦銘雙眸湛湛,唯有蘊育出道心,明悟自身之道,然後才能和天道相融,如此,方能天人合一,踏入天一境。
在上界的諸多道統中,天一境,才是真正的武道門檻。沒有跨入天一境,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武者。
這也是為什麼上界之人大多瞧不起下界武修的原因了,對於下界來說至高無上的人物,進入上界,不過是凡人,身份懸殊,可見一斑。
秦銘翻閱完真武帝典的天一境,對於破境以及之後的修行之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旋即他閉上了眼,開始靜心感悟。
就在秦銘閉關的這些日子,鍾秀宮,那灰衣人再次前來,這一次,帶來了慕容世家的家主法旨,如若慕容涵仍舊不肯回去,他將以此法旨強行將慕容涵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