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建築平麵。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建築平麵一般都為拉丁十字架的形式,這在外形上與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相吻合,我國古代女皇帝武則天的墓地其總平麵的設計采用的也是擬人化手法,陵墓地宮的梁山北峰相對較高,其前麵的兩峰與女乳形似,神道則和人體脊柱相似,遠觀整個陵墓的平麵就如少婦平躺。
3.1.2 建築剖麵。鼓樓是我國傳統的地方性建築,鼓樓主要用於集會議事以及舉行活動,處於侗寨的核心地位,鼓樓的剖麵以及立麵就是以人形為模擬對象進行設計的。貴州黎平縣岩洞鼓樓的剖麵就形似一老翁。
3.1.3 建築立麵。塔作為我國古代建築中的高層建築,也有一些以人體作為模擬對象的代表。例如,河南登封嵩嶽寺的密簷塔,遠望過去,就與一位身著僧衣的老僧相像。
3.2 建築立體表達的擬人化手法的應用
建築立體表達的擬人化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建築物的局部構件柱式的人體隱喻、建築物群體的動態組合、建築個體的擬人化表達以及建築物對人體麵部表情的刻畫。如,早期的希臘文化中除了有具象的希臘女神柱之外,還有大量的抽象簡化的人像柱構件,即用柱式來隱喻人體,帕提弄神廟的柱式就是其具體表現。而我國建築中的柱式也有人像柱的存在,漢代畫像上的人像柱就是一個代表。建築設計在采用擬人化手法時,建築本身就具有了人類的感情色彩以及生命力。由於建築物的體型較大,這就使得建築物在進行人的麵部表情刻畫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在建築設計中要求有表情的刻畫時,可選擇采用建築物的局部構件如窗戶、裝飾物、大門等的組合來表達人物的表情。我國東莞東華醫院其建築造型就形似一男性,而其建築頂部的機房與當街立麵的文字裝飾相組合則刻畫出男子憨態可掬的生動神態。
3.3 同一建築中擬人化手法表達不同的聯想
由於人們的欣賞角度以及鑒賞水平的不同,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建築物產生的聯想往往也是不同的。我國蘇州的古典園林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蘇州園林的建造所采用的藝術手法能夠產生移步換景的效果,隨著遊人的行走,從不同角度所欣賞到的景致各不相同,景致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也是各有不同。我國古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也很好的例證了從不同的空間角度所欣賞到的景觀效果是不同的,而當前的建築作品中,采用擬人化手法而讓欣賞者產生不同聯想的建築物也有很多。例如,東莞城區的中國工商銀行的東城支行建築物,遠處觀望,就是一棟簡潔有序的現代建築物,沒有引人入勝之處,然而以東城東路的方位看過去,就變成了與美國高舉右手的自由女神像神似的建築物,其在建築設計中采用的就是擬人化手法,從不同角度對建築物進行不同的擬人化處理,從而使人在不同角度觀看時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感受。
4 結語
建築設計中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具有較早的曆史並顯示出極為旺盛的生命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現代還是古代,運用擬人化手法進行創作的建築作品,其觀賞效果都讓人忍不住拍手稱奇。而對於建築設計的未來發展,擬人化手法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和普遍。建築局部或是整體對擬人化手法的采用,將人體不同的部位和神態集中的表達出來,從而形成了很好的欣賞效果。但是,建築設計人員在采用擬人化手法時還應根據不同的模擬對象,各異的地域審美,科學合理地將其應用到建築設計中,並充分發揮其在建築的平麵、立麵以及剖麵中的藝術效果,從立體以及引發不同聯想的角度出發,妥善處理好建築單體與建築群體、建築局部以及建築整體、建築設計以及建築結構之間的關係,從而設計出具有極大觀賞價值的建築物,更好地促進我國建築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歐陽曉寧.探析擬人化手法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5).
[2] 哈柍.建築設計中擬人化手法的應用[J].華中建築,2014,(7).
[3] 李虹.擬人化手法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5).
作者簡介:卓利明(1980-),女,浙江中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築設計。(責任編輯:周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