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吃午餐的習慣不會使一個人步向坦途,隻能使他失去贏的機會。而勤奮工作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們享受成功所付的代價,財富與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書信譯文
March17,1911
親愛的約翰:
最近,有一則新聞指責爸爸沒有愛心、吝嗇,說爸爸有那麼多錢卻隻捐那麼一點款。這沒什麼,爸爸被那些不知世事的記者們罵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對他們的無知與苛刻爸爸已經習慣了。麵對這樣的誹謗和質疑,辯解隻會讓他們抓著不放,所以回應的方法隻有一個:保持沉默。而無論他們如何大張撻伐,都不能擾亂爸爸清醒的頭腦,爸爸堅信自己站在正確的一方。
每個人都要堅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在這條路走的踏實,走的問心無愧。當有人為了生計想我乞討時,說實話,爸爸不想出錢,不是爸爸吝嗇,如果通過我的幫助,他能自食其力,那麼我非常樂意。
有一個故事或許能夠解釋其中原因,這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家農戶,圈養了幾頭豬。一天,主人忘記關圈門,便給了那幾頭豬逃跑的機會。經過幾代以後,這些豬變得越來越凶悍以至開始威脅經過那裏的行人。幾位經驗豐富的獵人聞聽此事,很想為民除害捕獲它們。但是,這些豬卻很狡猾,從不上當。
約翰,當豬開始獨立的時候,都會變得強悍和聰明了。
有一天,一個老人趕著一頭拖著兩輪車的驢子,車上拉著許多木材和糧食,走進了“野豬”出沒的村莊。當地居民很好奇,就走向前問那個老人:“你從那裏來,要幹什麼去呀?”老人告訴他們:“我來幫助你們抓野豬嗬!”眾鄉民一聽就嘲笑他:“別逗了,連好獵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怎麼可能做到。”但是,兩個月以後,老人回來告訴那個村子的村民,野豬已被他關在山頂上的圍欄裏了。
村民們再次驚訝,追問那個老人:“是嗎?真不可思議,你是怎麼抓住它們的?”
老人解釋說:“首先,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後我就在空地中間放一些糧食作陷阱的誘餌。那些豬起初嚇了一跳,最後還是好奇地跑過來,聞糧食的味道。很快一頭老野豬吃了了第一口,其他野豬也跟著吃起來。這時我知道,我肯定能抓到它們了。”
“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點糧食,並在幾尺遠的地方樹起一塊木板。那塊木板像幽靈般暫時嚇退了它們,但是那白吃的午餐很有誘惑力,所以不久他們又跑回來繼續大吃起來。當時野豬並不知道它們已經是我的了。此後我要做的隻是每天在糧食周圍多樹起幾塊木板,直到我的陷阱完成為止。”
“然後,我挖了一個坑立起了第一根角樁。每次我加進一些東西,它們就會遠離一些時間,但最後都會再來吃免費的午餐。圍欄造好了,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而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毫無顧慮的走進圍欄。這時我就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那些白吃午餐的豬就被我輕而易舉地抓到了。”
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當野豬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它就會失去生存的機智和強悍身體,接著它就被馴化了。其實人類也一樣,如果你想使一個人殘廢,隻要給他一對拐杖再等上幾個月就能達到目的;換句話說,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你給一個人免費的午餐,他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別忘了,每個人在天生就有被“照顧”的需求了。
是的,爸爸一直教導你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同時爸爸還要告訴你,如果你給饑餓的人一條魚,你隻能讓他多活一天;但是你要是教會了他捕魚的本領,就等於讓他能自己養活自己一生。這個關於捕魚的老話很有意義。
在爸爸看來,金錢上的資助並不是最有效的幫助,甚至會適得其反,它會使一個人失去節儉、勤奮的動力,而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更為重要的是,當你施舍一個人時,你就否定了他尊嚴,你否定了他的尊嚴,你就搶走了他的命運,這在爸爸看來是極不道德的。作為富人,爸爸有責任成為造福於人類的使者,卻不能成為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
習慣不管是好或壞,一旦養成,就會一直左右你的生活。如果一個人養成了白吃午餐的習慣,人生的旅途將很難一帆風順,使他失去贏的機會。而勤奮工作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們享受成功所付的代價,財富與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有一位波斯國的國王不僅善良而且聰明,他勤政愛民,全民也在他的領導下過著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的生活。
可是隨著國王一天天老去,他開始為一件事擔心,就是怕自己死了之後,人民不能再像現在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怎麼辦呢?一天,他把全國的有識之士都召集了起來,讓他們找尋出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3個月後,學者們呈給國王3本6寸厚的帛書,並且說:“尊敬的國王陛下,這3本書囊括了天下的知識,隻要人民能夠把它讀完,就能世代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