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湧根:掌勺心情兩不同(1 / 1)

吳湧根:掌勺心情兩不同

珍聞軼事

作者:湯雄

蘇州一級廚師吳明玉珍藏著一份1983年2月16日的菜單,那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來蘇州視察時,由吳明玉的父親、時任蘇州南園賓館特一級廚師的吳湧根親自開列的菜單。當年,他們父子倆一起參與了鄧小平的接待工作,鄧小平下榻在蘇州南園賓館期間的飯菜,都是吳湧根親手烹製的。

吳湧根知道鄧小平是四川人,所以每次烹飪時,都要特意烹製麻辣豆腐。但是,做慣了蘇幫菜的他不清楚鄧小平的口味,他考慮到首長年齡大了,不能放太多的辣椒,也不能放太多的花椒,隻有先嚐試一下,接下來再見機行事進行調整。

吳湧根的“見機行事”,就是待客人每次用餐後,根據客人餐桌上留下的菜肴多少來分辨。但每餐過後,鄧小平一家人用過的餐桌上,幾乎都“消滅”得幹幹淨淨,沒有丁點剩菜;他隻好再試著從各方麵聽取鄧小平一家人的意見。可是,別說鄧小平了,就連隨同而來的鄧家人,也沒有一個提意見。無奈之下,吳湧根隻得趁鄧小平的小外孫一人在賓館中玩耍的時候,上前與孩子說話,試著從孩子的嘴中掏真話。果然,麵對吳湧根拐彎抹角的盤問,孩子終於說了一句“我爺爺喜歡又麻又辣的豆腐”。

然而,當吳湧根準備立即改進麻辣豆腐的烹飪方法時,鄧小平一家人已結束了對蘇州的訪問。作為一起承擔了鄧小平一家用餐烹飪重任的吳湧根父子,一直為他們的麻辣豆腐沒有做出地道的四川味道而深懷內疚。他倆打算在以後鄧小平再來蘇州的時候,做一道正宗的四川麻辣豆腐給鄧小平品嚐。

鄧小平即將離開蘇州的那天夜晚,是吳湧根終生難忘的一個幸福的時刻。晚宴後,鄧小平接見了他。鄧小平握著吳湧根的手,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對他的服務工作表示了感謝……鄧小平離開蘇州後,吳湧根特意將當年的菜譜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他希望以後能再有機會為鄧小平做菜,他一直相信鄧小平還會再來蘇州的。可是這一等就是20多年,他再也沒有等到鄧小平來蘇州。

麵對平易近人的鄧小平一家,吳湧根愈發感到他曾服務過的林彪、葉群夫婦的驕奢淫逸。

1969年深秋,林彪、葉群隱居在蘇州南園賓館。時任蘇州“鬆鶴樓”特一級廚師、總廚師長的吳湧根因能燒出一手正宗的“蘇幫菜”,成了林彪夫婦在蘇州時的專職廚師。葉群在吃喝享樂方麵可真會折騰,她除了嗜好夜遊園林外,一天要吃五頓飯。由於吳湧根做的菜肴特別可口與“有安全感”,所以在為林彪夫婦專事掌勺後,1970年4月林彪夫婦回北京時,還把吳湧根一起帶了去,弄到毛家灣專為他們夫婦掌勺。

事後吳湧根才得知,在他之前,林彪曾有一個專門從北京帶到蘇州為他們夫婦倆掌勺的廚師老劉。大概是葉群吃膩了老劉做的菜吧,一天中午,葉群才吃了一口老劉做的麻油炒白菜,就把菜吐在餐桌上,大罵道:“死老劉!都把白菜炒成皮條了,怎麼吃?”她立馬讓內勤王蘭多把老劉找來,指著老劉的鼻子大罵道:“這菜是怎麼炒的?這樣過火,都成皮條了!”老劉小心翼翼地解釋道:“我主要是從首長的健康考慮,火大一點有利消毒殺菌。”“放屁!”老劉話還沒說完,葉群更加火衝天靈蓋了,“嘩”的一下,居然把餐桌掀了個四腳朝天,“做錯了事還強詞奪理!”

就這樣,蘇州最好的廚師吳湧根就被借到了葉群的身邊,頂替了老劉。

1993年,筆者在采訪吳湧根時,他告訴筆者:林彪平時的夥食一般是兩菜一湯,輪番吃著肉餅、魚片、青菜、豆腐這幾道菜;主食是饅頭,蒸熟後用白開水泡著吃。不過,他喜歡吃野兔、對蝦。野兔常常是部隊有人去江蘇和安徽的山區打來後送到蘇州的,對蝦則從連雲港專程運來。葉群的生活非常奢侈,又貪吃,一天可以吃包括兩頓點心在內的五頓。她嘴饞,卻又怕胖,一會兒想吃燕窩,一會兒想吃螃蟹,還要吃進口的麥片,每頓都要不一樣的,還關照不能放薑,弄得吳湧根一時難以適應。葉群喜歡吃螃蟹,有時甚至邊看電影邊吃!但葉群發胖了之後,又開始埋怨廚師在菜裏放多油了。吳湧根在北京毛家灣專門為他們掌勺時,有一次,葉群因嫌吳湧根把菜切得粗了一點,便虎著臉走到廚房裏,當著吳湧根的麵,一邊拿起一把菜刀“哢嚓哢嚓”地把一棵白菜亂剁亂劈了一通,一邊嘴裏還嚷著“你不會切我來教你切”,使得吳湧根當時心裏說不出的難受。為此,後來他多次托詞自己有高血壓、身體不行,堅決要求回蘇州,才算逃脫了葉群的折磨。

吳湧根回蘇州才一個月,就發生了林彪“折戟沉沙”溫都爾汗的事件。

(責任編輯:張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