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鐵翅天蠶(2 / 3)

“你覺得,絕壁之下會是什麼?”原先生突然問。

星三郎也隨即作答:“應該能夠深入地幔,進入岩石裂變區。那地方應該在地麵以下一公裏左右,運氣好的話,我們能在那個區域範圍內撿到很多稀有鑽石。”

在星三郎回答的同時,林軒也有了自己的回答。

從那隧道口落下時,他也曾向絕壁懸崖下觀察過,隻是一片幽深的晦暗虛空之鏡,視界極限之處,都看不到任何一絲生命跡象。

他也向對麵的蜂巢結構看了又看,同樣一無所得,因為懸崖到那蜂巢之間相隔遙遠,沒有連接橋梁,隻有找到飛行器之類的工具,才有可能到那裏去。但是,去那裏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真的可以從那裏深入地幔,則呼吸肯定是大問題,岩石裂變區能夠釋放出的,絕對不會是適合地球人暢快呼吸的氧氣,而是各種致命氣體,比如煤礦中常見的瓦斯之類。”林軒相信自己的判斷,選擇那樣一條路,隻怕也是絕命死路。

原先生淡淡地笑了:“這裏又不是北極圈的俄羅斯鑽石礦,是絕不可能有鑽石的。星三郎,我知道你的想法是進入地幔附近的淡水薄冰支撐中空區,把這裏當做入口,把地球上遍布各國的極深礦井作為出口。那你們費了這麼大力氣,隻為逃生脫險嗎?”

這一問,把星三郎問住了:“我們最初的任務是了解這一區域,但進入鏡麵後,任務性質已經變了。”

“怎麼講?”原先生問。

星三郎沉吟了一陣,那雙黑鑽石一樣的眸子裏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困惑,下意識的,他用十根修長的手指摩挲著自己的臉:“原先生,您對鏡麵宇宙結構怎麼看?”

那問題來得突兀,而且問得相當高深,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江湖人物能問出來的。

所以,原先生和林軒對星三郎頓時肅然起敬。

原先生回答:“據我所知,鏡麵宇宙結構的原理就是以鏡麵為界限,鏡外、鏡裏的一切事物全都兩兩相對,絕不失真。按照全球頂級天文學家聯盟的推測,我們的宇宙並非唯一,當人類的飛行器接近或者超越光速時,就能迅速發現宇宙外的宇宙,並得知兩個相鄰宇宙是完全相同的,成鏡像關係。”

“鏡麵宇宙”理論相當複雜,原先生講述的,隻不過是最容易理解的一部分。

如果向更複雜的地方探討研究,則產生“立體鏡麵宇宙”、“多邊體鏡麵宇宙”、“鏡麵反複循環宇宙”、“等級縮放鏡麵宇宙”等等,劍橋和哈佛的超級物理實驗室中,已經把這些模型全都建造出來,多達六百個。並且,實驗室工作人員使用了動態模擬手段,讓這些模型有機存在,與地球時間同步。他們斷言,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就會發現這六百個宇宙模型中,必定有一個是跟現實世界完全一致的。

這種研究具有相當深遠的實際意義,為未來的太空移民、小行星捕獲、太陽係生態鏈等等諸多太空開發項目奠定了基礎。

星三郎緊緊地咬著嘴唇,眉頭也用力皺起來:“原先生,我就是來自哈佛實驗室的,曾在那裏待了十八個月。本來,我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將自己的生命與熱情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成為物理學上的天才博士,贏取各種獎項……但那對於人類的進化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的教授們所製造出來的多個宇宙模型是完全缺乏常識的,因為他們都忽視了宇宙的穩定性。”

原先生陡地點頭,低聲驚呼:“我懂了,我懂了,我懂了,穩定壓倒一切,各種宇宙都是懸空存在的,沒有任何一條地平線可以用來承載它們。所以,它們必須找到自身的平衡方式,保持足夠的穩定性,才能永久存在下去。這就像一大堆氣球靠在一起那樣,任何不穩定的組合模式,都會導致氣球爆炸或飄走,導致數量越來越少,直至毀滅殆盡。”

“穩定壓倒一切”——這本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沒有了“穩定”的概念,一個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完全都是無效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