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幻術描述起來相當複雜,但如果用現代電腦技術裏的“全息投影技術”技術來解釋,就相當簡單了。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全息投影技術是讓所有觀眾看到一個虛擬出來的近似真實影像,而催眠術則是針對某一個人的,在這一個人的視野中出現並使她確信身邊站著一個“真人”。
很明顯,敵人在堂娜身邊虛擬出了一個假的“林軒”,所以堂娜誤以為林軒就站在身邊。
“怎麼辦?”駱原悄聲問。
林軒搖頭:“不要動,靜觀其變。”
在他的江湖生涯中,一直把危機看做是一種契機。危機來臨,就是人和事即將變化的時候。窮則生變,變則通達。現在,他、堂娜、駱原被困,如果周圍的環境一成不變地延續下去,則永遠不可能脫困。唯有出現新契機、新變化,才能找到嶄新的通路。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到底該怎麼辦?我的腦袋裏像灌滿了漿糊一樣,什麼都不能思考……怎麼會這樣?一切都是從飛越大雪山開始,我以為是桃花運,實際卻是厄運……”駱原背靠著石像滑倒,坐在地上,再次雙手捂臉,聲音哽咽。
戰國列禦寇所著的《列子?周穆王》中記載: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
《後漢書?陳禪傳》記載:永寧元年,西南夷撣國王詣闕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明年元會,作之於庭,安帝及群臣共觀,大奇之。
漢代劉歆《西京雜記》也記載了當時的幻術,《太平禦覽?方術部》引用其文:餘所知有鞠道龍善為幻術,向餘說占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幻,能刺禦虎,佩赤金為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複行其術。”又曰:“淮南王好方士,皆以術見,遂後畫地為江河,攝土為山嶽,噓呼為寒暑,噴嗽為雨露,王亦卒與諸方士俱去。
幻術自古有之,唐代鑒真大師東渡之後,將這些複雜的異術全都傳給了日本,致使東瀛扶桑之地的異能之士有了修煉的寶典。最終,扶桑人憑借著“大海環繞、陰陽之間”的特殊“地利”,終於成為全球的忍術、幻術之冠。
從這種意義上說,鑒真東渡為世界所做的貢獻雖大,卻也無形之中造成了數千年來“太阿倒持”的險惡局麵,令中華民族的沿海地區漁民飽受倭寇騷擾之苦。
林軒有著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所以對這部分關於“幻術”的描述記得相當清楚。
實際上,他對於幻術的理解已經相當高明,既知道其中的原理,也知道如何融入其中並且破解它。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而不能毫無步驟地亂打亂殺。
此刻,他仔細觀察堂娜的每一次眼神流轉,以確定那幻影的位置,最終才能雷霆出手,一擊解決問題。
擊破幻影、粉碎敵人幻術是一個新問題,而他知道,那被尼泊爾咒語封印的門,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他還記得以下幾條關於“幻術”的古籍線索——
《後漢書?方術列傳》中記錄:嚐有暴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者日時。客後有從蜀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異苑》記載:上虞孫奴,多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複出民間。治人頭風,流血滂沱,噓之便斷,創又即斂。
《搜神記》卷二記載:“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其人有數術。能斷舌複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時,先以舌吐示賓客。然後刀截,身流複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既而還,取含續之,坐有頃,坐人見舌則如故,不知其實斷否。其續斷,取絹布,與人各執一頭,對剪,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時人多疑以為幻,陰乃試之,真斷絹也,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熱取為炊,則火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前物也。
燒紙這種幻術,在中國大陸的內地仍然存在。
林軒看過的資料中記錄,1991年有氣功師在中國的武漢當眾焚燒大把人民幣,頃刻又複原,複原的人民幣與燒掉的人民幣在號碼上完全一樣,令觀者瞠目結舌,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