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林軒沉思了一陣,輕輕地說了這兩個字。
兩個字雖然簡單,但能下定這個決心,並真正按照“退”的方向去走,卻是大部分人無法做到的,尤其是身在高位、青雲直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那一群人。
“好極。”那聲音說。
林軒感到,四麵響起掌聲,很多看不見的“人”正在擊掌讚歎。
沒有人主宰自己的命運,因為前路永遠都是未知的,沒有任何一盞燈能照亮。相反,如果人懂得後退折返,在一條經過的路上謹慎行走,出現閃失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
林軒一旦決定了“我退”,緊繃的神經突然放鬆,渾身疲憊,沒有一絲力氣。
“歇歇吧。”那聲音說。
林軒踉蹌了一下,緩緩盤膝跌坐下去,閉上眼睛調養氣息。
“在你之前,太多智者錯失了後退的機會,賭上性命,去搏未來,結果隻剩一聲歎息。”那聲音說。
林軒心裏一動,竟然“想”到了那聲音所“想”的東西。
這一刻,他與那聲音的思想是完全相通的。
於是,他明白那聲音這一次所指的例子是誰了。
“五丈原之戰?”林軒閉著眼睛問。
那聲音並沒回答,不回答也許就是默認了。
五丈原之戰是中國大陸上三國時期發生的一場戰役,於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縣城南約20公裏五丈原鎮的黃土台原發生,交戰雙方為曹魏及蜀漢,時為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十二年(234年,魏明帝青龍二年)。當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由漢中出發,取道斜穀,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在此,蜀軍與魏軍對峙了100餘天。最後,諸葛亮病逝於此。
諸葛孔明號稱三國第一智者,善於周易推演,夜觀星象自知身體不好不久於人世,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歸位,以此來救自己的命。他在大營中軍帳內設下四十九盞明燈法陣,向上天再借二十年人壽。彼時,中軍帳的地麵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倘若七日之內本命燈不滅,就可救他自己一命。可惜最終人算不如天算,被不知情的魏延闖入,四十九盞燈被風吹滅,功虧一簣,不久即病死於五丈原。
後代史學家曾經推演過,如果諸葛孔明不死,大勝司馬懿於五丈原,則北伐有可能成功,蜀漢一統天下。
諸葛孔明的智力太強,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既出茅廬,火燒天下,令半邊中國烽煙狂起。正是他的“強”,才讓蜀漢大興,以羸弱之力躋身於“三國”之內。可以說,他以一人之力撐起了當時的三分之一天下。
強,可以,但“過強”,則是他的取死之道。
林軒想到智者諸葛孔明的一生,唏噓不已,同時也能夠以此為戒,不能強硬過度,反遭逆折之厄。
“我懂了,我已經沒有問題了。”林軒低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