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挪威星際之門(2 / 2)

唯一的收獲,是他從當地的環境保護署了解到,奇光出現之後的幾周內,居民水源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鈾汙染。

鈾的英文名為Uranium,得名於天王星的名字“Uranus”。1896年有人發現了鈾的放射性衰變。1939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現了鈾的核裂變現象,可以用作核燃料。自此以後,鈾便變得身價百倍。

地殼中鈾的平均含量約為百萬分之2.5,鈾資源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南非、西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鈾及其一係列衰變子體的放射性是存在鈾的最好辨認標誌,人的肉眼雖然看不見放射性,但是借助於專門的儀器卻可以方便地把它探測出來。因此,鈾礦資源的普查和勘探幾乎都利用了鈾具有放射性這一特點,若發現某個地區岩石、土壤、水、甚至植物內放射性特別強,就說明那個地區可能有鈾礦存在。

林軒拿到了巴裏斯川附近七條水脈的分析報告,由日期看,就在奇光出現的一周內,水脈中的鈾含量暴增了六千多倍。

巴裏斯川小鎮甚至挪威全國都沒有鈾礦,這就說明,發現的鈾汙染是外來的。

林軒大膽分析,奇光出現時,地外生命的飛船降落甚至爆炸於巴裏斯川,這才造成了水源汙染。

2010年1月份,網絡上驚現奇人Mccollum,他的聳人言論一度使人認為他的精神有問題。他說自己是美國第三代心靈戰士,可以操控生物的意誌,而在亞丁灣海底七英裏處有一個大型的實驗基地,裏麵進行的是遺傳物質與DNA的相關研究,用生物技術創造一個新的靈魂寄居體,把人類的精神灌入其中,以達到與新物種交流的目的。據Mccollum的描述,他自己在這個水下基地工作過。因為某些原因他被拋棄,而且他在基地中的記憶被消除。一開始他的言論讓人以為是無稽之談,但是他預測了今年亞丁灣附近發生的一些奇異現象,並且得到驗證。Mccollum稱,亞丁灣海下的基地同時也是一個星際之門,可以通過這個與外星生命取得溝通。

Mccollum話中的亞丁灣水下基地當然存在,各國官媒都曾報道過,隻說那是普通的海洋生物研發機構,沒有任何官方背景。

2010年5月上旬,一位俄羅斯女科學家離奇身亡,她生前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多名科學家參與了美國開展的絕密研究計劃。身亡前一天,她對某個“外人”解釋了挪威光暴事件的始末。她曝出所謂的光暴是美國進行量子通訊時產生的,而進行量子通訊的目的是為了打開挪威上空的星際之門,但是沒能成功。她發表完這番言論的第二天就離奇墜樓身亡,實在不能說是巧合。

與此事還有關聯的另外一條消息也非常重要: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於2010年3月30日宣布,跨越日內瓦市郊瑞士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上,總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的兩個束流對撞,在發生兩次故障後最終獲得成功。這是世界上目前能量最高的對撞。

官媒僅僅報道至此,下麵最重要的內容被全部掐掉,以免引起全球民眾的不必要擔心。

那段被隱瞞的內容為:強子對撞機試驗成功,時空之門正式開啟。地球正在打開多個星門,太陽係其它星球也一樣。各國政府想阻止星門啟動,但是沒有辦法,星門啟動後地球將產生前所未有的新變化。縱觀整個宇宙,地球不過是無數個銀河係中微小的一粒塵沙,而人類更是微乎其微,地球上身邊無時不刻都發生著讓人難以解釋的現象。人類探索宇宙秘密之路無比漫長,也許亞丁灣事件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從曆史沿革來看,人類科學研究發展至一個瓶頸之後,隻有犁庭掃穴、大破大立的行動,才能推陳出新,進入一個新時代。

所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自願承擔這樣的角色,冒天下之大不韙,實際則是全力推動科學發展。

“那麼,你的意思是,這裏也存在著一扇星際之門?”林軒心念一動,馬上質問漢姆。

截至目前,亞洲組織並沒有總結出跟星際之門有關的訊息,單此一點,就能看出組織與51地區之間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