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專注常常在獵食中體現,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幼狼從小就跟在成狼身邊學習各種生存本領。當然也包括專注精神。
人類的專注往往會化為成就和財富。我們先來看諾基亞的成功史:
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比,不免讓人產生一絲可望不可及的悲涼,我們要追趕到何年何月?然而,在僅50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芬蘭,諾基亞的奇跡般崛起,值得我們的企業去研究,也讓我們的企業看到了希望,那麼究竟諾基亞的成功源於何呢?
諾基亞僅用了6年時間,就由一個差一點被賣掉的地區性公司,而一躍變為跨國公司!十年前,沒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諾基亞。而今天,幾乎全世界對諾基亞都不再陌生。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商,1999年諾基亞手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7%,高出第二名的摩托羅拉10個百分點。
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諾基亞都是世界級的跨國公司。然而十年前,諾基亞可絕無今日之輝煌。
諾基亞是1865年成立的老公司,在公司成立後的一百年中,諾基亞主要從事木材、橡膠業,到本世紀60年代,開始涉足電子領域。1991年以前,諾基亞充其量是一個地區性公司,市場主要在芬蘭和東歐國家。而且,由於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諾基亞一下失去大半市場,陷入困境。1991年,公司出現虧損。當時諾基亞的股東甚至試圖把諾基亞賣給鄰居——瑞典的愛立信公司,但當時的愛立信並不想要這個包袱。
1991年諾基亞的銷售收入約20多億美元,和今天我們國內的大企業規模差不多。這樣,問題就來了,和我們規模差不多且已搖搖欲墜的諾基亞,能用6年時間,即到1997年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商,進入世界級跨國公司的行列,那麼,我們自己的企業如果思路正確、方法得當,走向世界的願望就並非異想天開。
諾基亞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崛起?有記者曾當麵采訪過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約瑪,奧利拉、諾基亞中國公司常務副董事長沈國英等諾基亞高層人士。又到芬蘭諾基亞總部考察。通過采訪和考察,記者認為,諾基亞成功的關鍵環節除了國際化,趕潮流,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專注。
專注的關鍵是舍棄,砍掉所有與主業不相幹的產品,哪怕它很賺錢!
在奧利拉1992年擔任諾基亞董事長之前,諾基亞的產品線很長,除移動通信產品以外,還生產電視機、電腦、電線甚至膠鞋。奧利拉認為,一個公司的產品過於複雜不利於公司的發展。他認為:如果你要在世界範圍站住腳,你就必須在你從事的領域內擠進前三名。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取得贏利性增長。而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方方麵麵都領先,因此,你必須學會專注。
專注的最大困難是舍棄,特別是舍棄那些盈利的項目。而當你要專注的項目還在投入期,甚至還在賠錢的時候,這個舍棄就更考驗經營者的魄力。1991年,諾基亞決定專注於移動通信領域的時候,這個領域並不賺錢,甚至公司曾考慮是否取消這個業務。但當公司決定以此為今後發展的方向後,為了專注這個眼前並不來錢的主業,諾基亞先後賣掉了電線、電腦、電視機等所有不相幹的產品,其中電視機諾基亞當時已經做到歐洲第二的規模。這樣的決策的確需要魄力。
捏起拳頭、突破一點的戰略今天看來是成功的。諾基亞與摩托羅拉、愛立信相比,實力並不占優勢,而諾基亞能後來居上,在短短6年間就在手機生產上超過兩個競爭對手,很重要一點就是,諾基亞的戰線相對較短。因專注而專業,諾基亞的專注提升了其市場競爭力。
記者到諾基亞采訪時發現,諾基亞有一個風險投資機構,任務是對與主業毫不相幹的東西做風險投資。這看起來似乎與“專注”格格不入,但細想想,這又是一種辯證思想。拿出一部分資金做風險投資,不僅不影響專注於主業,而且,當主業總有一天會不再是潮流的時候,諾基亞不至於“找不著北”。看來,機遇的確永遠是留給有準備者的。
因專注而打造了一個世界級企業,諾基亞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奧利拉的精辟之言: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方方麵麵都行,因此,必須學會專注。現實亦印證了此理:中國加入WTO後,麵對來自國內或異域各路精英的激烈競爭,無論是領導者,抑或是普通職員,都麵臨著一個無以逃避的嚴峻命題——非專注無以作為也,甚至可以說非專注無法生存!
此言並非危言聳聽。須知,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往往窮盡全力也難以掘得真金。一位科學家臨終前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最大的遺憾是到死也沒有真正弄明白過一個問題!”姑且不論這位科學家是過於自謙,還是其成就果如所言,但這位科學家的致學態度卻讓人深思:畢其終生專注某一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尚且如此,那些作風浮躁,頻換崗位,這山望著彼山高者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