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玉陷入沉思,在這幽靜的竹林之中,有細碎的陽光散落一地,清涼的風吹過,使每一處毛孔都得以大口的呼吸。
靜坐了一下午,身心調整的平靜安詳,白少玉感覺渾身十分清爽。站起來,活動活動手腳,看見太陽已經西下,陽光已經變得柔弱,晚霞卻十分絢爛,黃昏的餘暉如同成熟的少婦依然非常迷人。
白龍來到了竹林外,說道:“少爺,有一位東瀛武士要見你,說是你的朋友。”
白少玉不禁一愣:“東瀛武士?什麼名字,在哪裏?”
白龍回答道:“自稱是飛鳥涼,現在門外等候。”
難道是他?白少玉努力回憶,什麼時候有了日本朋友。三年前在杭州靈隱寺曾經遇到過一個扶桑少年。
“請他進來,我在這等他。”白少玉說道。
白少玉想起三年前,父親帶他去靈隱寺拜訪主持輔良法師。在寺廟中遇到一位扶桑來的僧侶,日本名叫北條一郎。此人是日本極有名氣的北條家族後人。北條家族在鐮倉幕府時期執掌日本政權近一百五十年,最終被後醍醐天皇號召下的大將,武士推翻,其家族也近乎滅絕。隻有北條一郎逃出,隱姓埋名,出家為僧,並且四處流浪,學會了各種日本武術,成為一流高手。
北條一郎對武術越來越癡迷,在日本已經無法滿足,於是橫渡海峽來到中國,希望能在武術的發源地中國學習到更上乘的武學。
和他一同來的還有一位少年,飛鳥涼。飛鳥涼身份也不一般,實為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正宗的皇室血統。不過是偏妃所生,母賤子微,不受重視。後醍醐天皇一生都在領導倒幕運動,夢想奪回天皇的實權,生平戰事頻繁,皇室也是顛沛流離,先後兩位太子都消失於戰亂之中,更別說一般的子女了。
北條一郎在戰亂中救了飛鳥涼,把他也帶到中國,學習中華武術。
白少玉在靈隱寺看見飛鳥涼在練習木劍,指出飛鳥涼的不足之處,誰知飛鳥涼是十分好強之人,師傅北條一郎說他,他還可以聽聽。白少玉當時隻有十六歲,比飛鳥涼還要小些,飛鳥涼當然不服氣,提出要和白少玉比試。
結果打了幾十回合,飛鳥涼數次敗於白少玉手中,飛鳥涼咽不下這口氣,提出三年後要親自到試劍山莊再次比試。
白少玉當時一口應允了,不過三年時光匆匆而過,早已忘得幹幹淨淨。哪知這位日本少年這麼守信,居然說到做到,找上門來了。
夕陽下,一位青年來到竹林,太陽餘輝照耀著的臉龐健康紅潤,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右手提一把日本武士刀,刀鞘上還挑著一隻酒葫蘆,腰間別著一把短刀。
飛鳥涼看到白少玉行了一個正式的日本禮節,弓腰點頭:“我們又見麵了,白先生。”
白少玉還是第一次被人稱作先生,在中國,先生一般是對老師的尊稱,心想,三年不見,飛鳥涼變得更有禮貌了。
“鳥涼兄,好久不見,不知現在還是在靈隱寺修煉嗎?”白少玉說出鳥涼兄這幾個字,自己都覺得很別扭,心想這海外島國的日本人名字可真奇特。
飛鳥涼答道:“一直在靈隱寺,三年來第一次下山。師傅倒是經常出去雲遊,遍訪名山高人。”
白少玉一聽,這個人有意思,第一次下山,就是找人打架。
飛鳥涼拿起酒葫蘆,喝了一口酒,拔出武士刀,刀鞘擲於地上,說道:“白先生,請吧。”雙手握刀,全秉拿刀法,日本武士最常用的側刺法。
白少玉從地上拿起一把木劍,劍尖朝地,表示禮貌。木劍是用鐵樺樹所做,主要產於朝鮮南部,材質比鋼鐵還要堅硬,但是打磨得粗糙,沒有金屬銳利,不易傷人,所以用來練劍。
飛鳥涼看到白少玉拿起木劍,卻以為他在謙讓,口中說道:“吆唏,吆唏。”
隻見他揮舞手中的武士刀,幾道亮光,將身邊的一棵竹子砍為數截,揀起中間一截和武士刀長短相仿的竹竿,把刀插在地上。
白少玉這才注意仔細看那把刀,這刀砍起竹子如同切紙,沒有任何停頓,一氣嗬成,是一把上等的好刀。白少玉看的沒錯。
飛鳥涼手中的這把刀是日本國寶級名刀鬼丸國綱。相傳鐮倉幕府的第一個將軍北條時政在夢中以此刀砍下鬼首而得名“鬼丸”,成了北條家的傳家寶。而北條一郎把這把刀給了愛徒飛鳥涼。這把刀是日本鍛治大師國綱齋戒花了三年時間打造而成,深受日本曆代統治者的喜愛,後來一度成為豐臣秀吉的收藏品。
飛鳥涼雙手握住竹竿再不客氣,立刻展開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