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民軍中,牛皋和辛讚最擅統領烏合之眾。這一次他從太行山拉出十萬大軍,真正能夠和金人硬碰硬的精銳隻有三萬人,還要算上傅選的騎兵師。
若是換了一般將領,領著這樣的軍隊,就是有膽量長驅數百裏挺進燕雲,估計也會在異族鐵騎的第一波進攻下徹底崩潰,作鳥獸散。
但牛皋領著這樣的大軍,硬是殺進了蔚州境內,直接在那片開闊之極的平野上列下陣勢,等待著金蒙聯軍殺來。
這是一片沒有名字的平野,本地人叫它大草坡。但此戰過後,這片平野將擁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名字,“殺胡坡”。
金軍斥候把牛皋的行軍速度告知奔睹和合不勒。他們兩位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立即命令輕騎全速前進,試圖在牛皋列好陣勢之前突擊護民軍。至少也要騷擾牛皋的布陣速度。
合不勒此前一直在草原上打仗,對付的全是飄忽不定的輕騎,還真沒和正規的步兵軍團交過手。不過合不勒知道對付步兵的決竅。如果可以在步兵行軍途中發起攻擊,一萬騎兵足以幹翻十萬精銳步兵。如果步兵列好陣勢,紮好大營,騎兵依然占了先天優勢,可戰可走。騎兵麵對步兵,幾乎可以說是占了天然優勢,幾乎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金將奔睹,更是宗望麾下大將,無論是第一次破宋,還是第二次破宋,皆是宗望的先鋒將軍,不知道擊潰了多少宋人步軍,勇敢民壯。
不過他們還是低估了牛皋的統軍能力。利用三萬護民軍精銳,夾雜六萬太行義軍,牛皋隻用了不到三個時辰,就在平野之上紮好了一座步兵大營。
金人輕騎早早殺到,卻被傅選傅慶領著騎兵師殺退了二十餘裏。隨著金蒙大軍逼近,傅選傅慶也沒硬拚,而是催馬回陣,把近萬騎兵分為三路撤回,大營兩側,各備三千騎軍。大營中央,配備近四千騎軍。
和嶽飛在白水河邊設下的硬寨不一樣,牛皋布下的明顯是一個防衛很不嚴密的大陣。畢竟這個大陣方圓十餘裏,由十二個小陣拱衛中心的核心大陣。
據守左翼軍陣的正是王貴的步兵第二師。王貴這陣子特別失落,他本是和嶽飛共同起兵的鄉黨,如今另外幾人無不名揚天下,身據要職,他王貴卻默默無聞,反而成了半路來歸的牛皋部下。
王貴懷疑自己和趙構有所勾連的事傳到了嶽飛耳中。去年中秋節的軍議上,他特意私下裏找到嶽飛,承認了自己行事不周。嶽飛沒有懲罰他。
嶽飛告訴王貴,咱們是師兄弟,又是一起長大的同鄉。如今我們走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宋官家從骨子裏鄙視武將,所以才弄得天下大亂,血流成河。如今咱們可以改變天下大勢,就應該同心協心,把這個被趙宋踩到泥土裏的民族重新拉起來,傲立於華夏大地。
王貴知道嶽飛為人,既然嶽飛親口承認不懲罰自己,他也就不擔心嶽飛給他穿小鞋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貴派人把父母親族,全部從襄陽接到了應天府。
他也深知自己去年的功勞太過微小,自己還能安坐師長的位置,已經是嶽飛看在師兄弟的麵子上。所以他憋足了勁整訓軍隊,試圖在和金人的戰鬥中一鳴驚人。
此次牛皋率十萬大軍挺進燕雲,王貴知道自己揚名的時候到了。畢竟十萬義軍,真正能打的也就是步兵第二師。望著數萬金人鐵騎前來的赫赫聲勢,王貴麵不改色,隻有眼睛深處,透出渴望戰鬥的熾熱氣勢。
據守右翼軍陣的正是闖先生率領的步兵第五師。
闖先生手持長刀,立於軍陣之前,回首打量盔甲鮮亮軍列整齊的萬餘弟兄,闖先生心裏充滿自豪。
半年之前,萬餘弟兄還都穿著破破爛爛的軍服和金狗拚殺。每次都被兵邊遠少於他們的金人殺得大敗。自從正式歸入護民軍旗下,列入燕雲軍團,萬餘弟兄直接變成了軍甲齊全的精銳。這幾個月雖然沒有打仗,但憑借一天三餐頓頓有肉的軍糧供應,闖先生硬是在浚州一帶往死裏整訓自己的弟兄。現在他堅信,他的步兵第五師不懼任何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