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胡大的窮途末路(1 / 3)

正如周義所預料的,胡大真的逃到了華山。不過這一次,他的目標卻不是陳摶老祖的睡仙洞,而是一個極為隱秘的洞穴。這個洞穴乃是胡大的先祖在得到天書之前,為了躲避趙宋皇城司的追殺,在華山深處找到的一處隱秘村落。整個村子的人,都是胡大的直係親屬或部下。這裏才是胡大的老巢。這個地方位於華山的一條深峽之中,常年隱於雲霧深處,外人幾乎不可能追蹤至此。

胡大逃到村子外圍時,看著雲遮霧繞的外圍,發出一聲鬱悶的長嘯。雖然他逃到這裏,幾乎就算安全了,再也沒有殺身之禍。但胡大的內心不但沒有半點高興,反而還充滿了不甘和悲憤。想想自己數代祖先苦心積慮了幾十年,本以為可以把趙氏兄弟經營的繁華中原毀成一片白地,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嶽飛領著護民軍橫空出世,直接把胡大擁有的天書變成了一本廢紙。耶律大石的突然翻臉也讓胡大意識到,想毀掉華夏國,想毀掉錦繡中原,恐怕還要隱忍個幾十年。既然嶽飛這廝逆天改命,肯定也擁有一本天書。隻要嶽飛不死,華夏國已經很難撼動了。此番他糾合的西域聯軍,因為人心不齊,根本不可能擊敗華夏國。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有幾支大軍突進長城,屠掉幾個城池的華夏百姓。想依靠這些遠程而來的烏合兵力,對付萬眾一心的華夏軍隊,確實是他想得太過天真了。

胡大逃回長城之內時,他很快就做出了選擇。他不會再往長江之南逃了。不管是東海占據海島的楊幺大軍,或者是曹成的大楚國,根本都不是華夏軍的敵手。至於秦檜的明受小朝廷,更是擋不住華夏國的傾力一擊。隻要嶽飛擊敗或擊退了西域聯軍,下一個目標絕對就是攻略江南。胡大可沒有信心,能夠再次死裏逃生。所以胡大決定把自己苦心布置的幾大勢力完全放棄,他一邊飛鴿傳書,命令九尾狐的人馬退出三大勢力,隱於地下,以待時變,一邊直奔華山。他決定要躲進自己祖居的村落了。

胡大堅信,嶽飛的這種治國政策雖然更有利於天下,卻不利於他嶽家。一旦嶽飛死去,華夏肯定還會有動蕩。到了那個時候,才是他胡大或他的兒子再度出山禍亂華夏的最好時機。胡大一邊盤算著如何攪亂華夏國,一邊大踏步走進了通向村落的白石小道。

一股山風從村落那邊吹拂過來,帶著濃濃的血腥氣。胡大一下子停住了腳步,把背上的長劍取了下來。他皺著眉頭,透過極淡的霧氣,打量自己那個足有將近二百戶人家的村落。往日裏村落總是人聲熙攘,兒童跑來跑去,宛如一個不知人間憂患的桃花源。如今整個村子則靜得像座墳墓。

縱然山間清涼如初冬,胡大的臉上還是冒出了冷汗。他知道自己的村落肯定遭遇了不幸。而自己這次,可能也是走上了一條絕路。

果不其然,胡大前進的身影一停止,在他的前後左右都湧現出了人影。站在他正前方的,是一個三十餘歲的道士。這位道士麵如冠玉,頗有出塵之像。胡大咬著牙齒說道,”王七!“

這道士正是王七。

王七本有開宗立派的念頭,因為自己入了九尾狐,自知不可能會擺脫華夏暗情司的猜忌,就把開宗立派的希望放到了自己的徒弟王知明身上。王知明初出茅廬,即在終南山擒了郭京和玉清子,給嶽飛送去了一個大禮,也在嶽飛心裏留下了自己的名號。這幾年,因為佛教中出了幾個抗金衛國的大將,平民百姓對佛教超級有好感,佛教的勢力發展過快,眼看就要在華夏境內形成一家獨大之勢。這時徐進士開始暗示天下道觀,也可以發展道教勢力了。按照徐進士的話說,這是嶽飛的親自授意。佛教固然對華夏國的成立有大功,但該壓製還是要壓製,該製衡還是要製衡。嶽飛不願意讓十字教或景教在華夏國內大肆發展,更願意支持本土本源的道教。不過,嶽飛對道教徒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許他們再用幻術裝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