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陳州攻防(5)(2 / 2)

至於宗翰的大軍,遲遲不肯渡河,嶽飛則和王俊的想法不一樣。王俊認為宗翰廉頗老矣。嶽飛則認為宗翰是想保存自家實力。自從完顏吳乞買登基以來,宗翰一係漸漸失勢。三路攻宋,偏又宗翰損失最大。就算他不顧後路渡河,就算他打下了應天府,他的功勞也未必能遮住他損師失地的罪過。

偏偏宗翰的中路軍最為龐大,隻要他能保持住當下兵力,就算無功而退回太原,吳乞買和宗望也不敢奈何於他。

人都是有私心的,女真人也不例外。女真內部照樣爭權奪利,照樣殺人不見血。不過,牛皋的太行軍,楊再興的滑州軍,梁興的忠義社,肯定也對宗翰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三位主都不是庸將,全是驍勇敢死之輩。他們真有切斷宗翰後路的能力。

宗翰不能渡河,中路軍威脅就越不過黃河。何況曹州城裏還有一個王貴。嶽飛相信,就算王貴有歸順朝廷的意思,但他絕對不會降金。他也不敢降金!護民軍第二師可不是王貴的私軍。要知道第二師的一大半低級軍官都是應天本地士子。他們信服的不是王貴,而是嶽飛。一旦王貴真敢公然叛出護民軍,也許隻能孤家寡人地投奔趙構。王貴是個聰明人,肯定不會作出這樣愚蠢的選擇。

中路軍在黃河以北,東路軍又被擊退,至於南路的韓世忠,既然不敢沿淮北直入應天府,那就隻能頓兵於天下堅城徐州之下。如果沒有王俊的這股匪軍,此時的應天府已經安如磐石。

自從得知王俊的精銳騎軍,皆是居住汴梁百年的胡人之後,嶽飛心頭立即跳出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對這些西域胡人再好,也換不來他們的感恩之心。他們隻會在漢民族強大時恭順,一旦兵戈四起,這些胡人就會露出猙獰的獠牙,在漢民族的身體上狠狠撕咬。如果漢民族再次強大起來,他們又會再次降服。很多新主,或中興之主,要麼出於萬邦來朝的虛榮心,要麼被一些腐儒說動,不但不會計較這些胡人手上的血腥,反而會大肆赦免他們。

治亂交替間,胡人卻在中原步步為營,人數越來越多,占的地盤也越來越大。但是這一次碰見嶽飛,善於投機的胡人好運算是到頭了。

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這是嶽飛發自內心的抒懷詩句。特別是他得知到了民國時期,天方教徒竟在全國遍地開花,就連嶽效飛所在的南洋,也是天方教徒之天下。嶽飛就更加理解天方教的可怕之處。太會審時度勢了,太會見風施舵了,也太會對漢民族動陰刀了。

“嶽帥,血債還要血來償。既然王俊敢在汴梁大肆屠殺,我軍就有清洗胡人的理由。汴梁乃中原古州,豈能容忍胡人逍遙。薛某認為,對那些汴梁的胡人,手上沾血的殺,老弱婦孺逐出汴京。不能再接受他們的投誠。他們這些胡人,畏威而不懷德,太過反複無常。”

參軍薛弼一路之上,都在不停地給嶽飛洗腦,試圖讓嶽飛把中原胡虜一掃而空。韓常畢竟是渤海國人,雖然也是漢兒,但他總感覺自己在薛弼眼中也是胡人。所以他對薛弼的鼓吹很不滿意。他也一直在小心地勸解嶽飛,“大唐盛世,正是因為廣納四海英傑,胡漢平等。胡人並不都是壞人,他們也有好人。正如曆次戰亂,屠殺漢人最多的還是漢人流寇。嶽帥切不可聽薛參軍之言。”

薛弼把眼睛一翻,直接給韓常來了一句。“韓將軍,你既然知道大唐盛世,當然也應該知道大唐的盛世正是毀在了安祿山史思明兩個雜胡手裏。”

兩個人一路上根本沒有停止過爭論。嶽飛有時候會喝住他們,有時候幹脆任憑他們爭吵。反正嶽飛心中已有定計,不會被兩人給忽悠了。

隨著騎軍繞過睢陽,陳州的軍情越發清晰。嶽飛懸著的心也漸漸放了下來。他雖然對張憲有十足的信心,認為張憲定能擋住王俊,不過多少也有一點擔心。

既然羅延慶蕭山的苦役軍已經死死咬住了王俊的精銳胡騎,十萬流寇根本就是充人數的。既然這樣,確實可以畢其功於一役,把七千胡騎一網打盡。

嶽飛讚道,“苦役軍先殺夾穀突,又馳援陳州,功勞甚大。此戰過後,苦役軍前罪可以一筆勾銷了。”

不過嶽飛卻不知道,最先對王俊發起反擊的既不是張憲,也不是苦役軍,而是退守柳林街的小將嶽亨。他以區區二千斥候精騎,擊潰了圍攻柳林街的三萬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