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持底線思維,紮實開拓進取(1 / 2)

堅持底線思維,紮實開拓進取

本刊特稿

作者:張立群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紮實開拓進取。周密準備,果敢行動,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紮實將我國經濟發展推入更高水平、更小代價、更可持續的發展新時期。

一、堅持底線思維首先要充分認識麵對的困難和挑戰

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我國經濟築底企穩,經濟增長率出現回升。但經濟發展麵臨的形勢仍空前複雜。最主要的是我國經濟正在由高增長階段轉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企業、政府、社會必須盡快適應。

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市場需求增速大幅降低。2001-2007年,世界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而資源類產品價格則大幅提高。國內看,近年來城鎮承載能力的瓶頸,對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活動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製約。具體表現為現有城鎮空間難以承受汽車總量的快速增長,一線城市支持住房建設的土地、基礎設施潛力不斷下降。這些因素越來越明顯地製約了汽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速度。2002-2010年汽車銷量年均增長24%,但2011年降低為2.45%,2012年為4.3%。2002-2009年,城鎮商品房銷售麵積年均增長19.8%,2011年降低到4.9%,2012年降低到1.8%。汽車、住房市場降溫不僅影響到汽車工業、房地產建築業,而且影響到重化工原材料、裝備製造、能源、交通運輸等多個產業,導致國內市場需求增速全麵下降。而勞動工資、土地、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價格則大幅提高,汙染排放收費標準也持續提高。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速下降,訂單增速下降,必然降低企業開工率,引起庫存調整和產能調整。各類要素資源價格的大幅提高,則使低成本擴張的條件發生了深刻改變。

訂單減少、成本壓力加大,集中表現為企業利潤水平大幅下降,麵對這一重大變化,企業需要調整轉型,現有產能麵臨調整,產能建設發展的既有模式,包括項目建設主體、項目預期、融資方式等都麵臨調整。這其中包含著企業相互影響,大量倒閉的風險。企業集中倒閉還會帶來下崗失業、銀行壞賬等一係列連鎖反應。從政府方麵看,隨著經濟增速下降,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土地等非稅收入的增速也會大幅下降,銀行由於風險加大,貸款更為謹慎。這些都會影響到政府的投資能力,以及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能力。從防過熱、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到穩定經濟增長,政府宏觀調控也麵臨新的考驗。從社會方麵看,隨著競爭加劇,財產責任風險加大,社會征信體係不完善,社會信任度降低等問題也將突出;對低收入群體、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援助能力不夠的問題也將突出。適應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創新能力、改變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趨勢,都要求加快推進改革,根據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迫切性、艱巨性、複雜性也是空前的。綜合看,我們正麵臨經濟社會的重大轉型,麵對空前的風險與挑戰,堅持底線思維,首先就要清醒全麵地認識麵臨的這些風險和挑戰。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麵臨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十幾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基本國情,也是判斷中國經濟發展潛力最根本的邏輯起點。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仍然是長期和最根本的任務。其具體表現就是持續快速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