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到處放電(1 / 2)

談吧,那就繼續談,夏文博還是反複的提出剛才那三條建議,代表們提不出什麼好的建議,最初還有人說讓縣裏出錢多修一條,夏文博的記性也好,一口氣說出了五六個沒有進入這次修建的鄉鎮,對代表們待在一起曉之以理,大講特講良心,人性,弄得代表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這個話頭了。

大部分的農民還是樸實而善良的,他們也不會提出太過分的要求。

會談也就陷入到了僵持階段,夏文博有的是耐心,可外麵的村民實在是難受起來,不吃不喝的在太陽地下暴曬幾個小時,他們也有些招架不住,不斷的對裏麵喊話,給樹下的代表們不斷的施壓。

看看時機差不多成熟了,夏文博就讓鄉長在本子上寫了一個兩家用水的時間表,讓代表們挨個看,開始代表們都不簽字,夏文博繼續誘導他們,說這是最好的一種方案,以後李家,王家可以安排幾個人,專門負責水渠輪換放水,鄉政府在灌溉季節可以給雙方適當的補足一點看水的人員工資。

這都不是什麼大錢,反正主要就是秋糧灌溉的那一,兩個月時間,對鄉政府而言,小事一樁。

可是,這對正在僵持的商談而言卻絕對是恰到好處的一個籌碼,鄉裏給錢,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好事啊,我們的人看自己的水,他們給錢,這可是大便宜。

代表們心動了,王家在上遊,當然早都想趕快結束今天的糾紛,現在就坡下驢,簽了字,剩下李家這一族的代表,他們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更有新意的方案,沒辦法,也都簽字了。

“好好,這個簽字可是有法律效率的,以後你們兩家就要按這個執行,派出所呢,以後也要根據這個協議來處理他們雙方為此發生的糾紛,當然,我不希望再有什麼糾紛,都是一個鄉的,鬧著沒意思,那今天就這樣,散了吧!”

夏文博做出了最後的總結,終止了這場無厘頭的糾紛。

看著不斷減少,消失的人群,夏文博這才長籲了一口氣。

鄉長和書記說什麼也要宴請一下夏文博,說今天要不是他來,是知道會鬧出什麼大問題。

鄭局長也是想起來都後怕,也力勸夏文博留下來吃飯。

不過夏文博都拒絕了,剛才張玥婷打來了電話,說她晚上回不去縣城,說歐陽明得知了她到東嶺鄉的消息,已經趕去了,晚上要在東嶺鄉給她接風洗塵,她說明天還有很多事情,所以不回縣城了,就在鄉政府給她留下的那個房間裏住。

張玥婷想讓夏文博也到東嶺鄉去。

不過鄭局長等人還在勸著,說就算這會趕過去,也是趕不上吃飯的點,不然在這裏吃了再走。

正在說著,歐陽明的電話也來了:“文博,你怎麼還不過來,張總可是你介紹來的,東嶺鄉又是你的根據地,你不來怎麼成!”

“歐陽書記,我這麵事情剛處理完,要不你們先開席,我隨後趕過去!”

“嗯,你過來大概多久!”

夏文博算了算,這會猛跑,過去也得兩個小時,歐陽明聽說還有兩個小時,也隻好算了,說他們不等夏文博了,讓他盡快趕過去。

有了縣委書記的召喚,鄭局長他們也不敢強留夏文博,隻好放他而去了......。

夏文博趕到東嶺鄉的時候,酒宴已經進行到了中斷,這會從包間裏正傳來歐陽明的講話聲,似乎在給東嶺鄉的幹部做即興報告呢,夏文博便沒有進去,他怕自己此刻進去有些尷尬,如果大家一窩蜂的招呼他,那豈不是響到了歐陽明的演講?但要是大家都不理他,自己豈不是很沒麵子?算了,等歐陽明講完自己再進去最好。

他靠在門框上點著了一支煙,抽著,聽著。

歐陽明今天的談性正濃,他肯定了東嶺鄉在經濟建設特別是旅遊開發方麵的思路、措施和成績。他強調這是東嶺鄉領導班子緊密團結合作的結果,特別表揚了萬子昌顧全大局、辦事紮實的作風。

他還說:“我今天所講的個人修養,是一個領導者起碼的、也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可以概括為‘三不’、‘三重’。所謂‘三不’,一是不貪,著重是金錢、美色、權利這三關;二是不躁,主要是不浮躁、不急躁、不急功近利;三是不糊,聽話不糊、辦事不糊、用人不糊。所謂‘三重’,一是重德。德的內容很廣,我今天隻強調做人要真實,對黨要真實,對人民要真實,對同事和朋友要真實,對家人要真實;二是重行,做了官但決不能‘當老爺’,任何行為舉止都不能敗壞‘人民公仆’的形象。三是重智,智慧有先天的成份,但主要是後天的努力,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從書本中學習,從實踐中學習,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學有所悟,即成智慧,學而不悟,即成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