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成都眾臣百姓皆以知曉劉備要遷往那個長安。劉備入蜀數年來,對百姓寬仁有加,法律條文公正嚴明,為官者多為忠義之士,不貪汙,不偏私,百姓衣食富足,老幼各有所養。政治一片清明氣象,蜀中夜不閉戶,行人路不拾遺,上下各有所得,可謂是亂世中難得的氣象。
這日是黃道吉日,劉備領著眾臣前往長安出發,前往那個高祖劉邦定都的地方,完成畢生的理想。劉備領著眾臣並這大隊軍馬,離開成都,道旁百姓皆流泣送別,有不少受過劉備恩惠的百姓就拜在道旁,劉備嚴重也微微感激,能得到蜀中百姓如此禮遇,也不枉此生了。眾臣隨在劉備身後,出城三十裏,百姓依舊緊隨在後,有的百姓請求前往長安,劉備不許。三十裏的驛站亭台處,劉備拜辭了蜀中送行的無數百姓,領著大隊人馬,旗幟招展,旖旎向北行進。
成都的事宜,劉備全部交給郭優之,郭優之為人忠厚,對劉備忠心耿耿,所以將蜀中交給他治理,是比較合適的。
孝直也將蜀中的家室全部搬遷往長安,也後也許回成都的時間不多了。成都雖好,卻不適合居於那裏而兼並天下,成都適合安逸的生活,與外界交流交通困難。俗話說:狗不厭家貧,兒不嫌母醜。孝直對成都老家還是感情不淺,有家鄉的情結,莫中程度上上說。
出城稍稍看看,風景依舊秀麗,農舍依舊熟悉,青城山的山水讓人留戀,峨眉山的雲海讓人難忘,九寨溝夢幻般的景致,成都平原秀美的風光。山水有情,百姓友善,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
青城山下是農家,年年歲歲鬥物華。老柏有情還憶我,荷塘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沙。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岔。
管仁孫平自從與劉備相見之後,劉備對著我兩個年輕人十分重視,令他兩在身邊隨時與聖上答話。隨行的還有太子劉禪,劉禪貪玩不學經義。孝直見太子不好學,太傅又是素有名聲的許靖。許靖根本拿這個太子沒有辦法,這個太子太懶惰了,不愛思考,禮數也不周全。孝直想幫劉備管管太子,好好培養一下,可是又不好多管閑事,否則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了。好問題,如何節處理這個問題。想知道?這是後話了。
孝直此番才不願意管這些閑事,現在還需要將特種兵補充足,進一步擴大特種兵規模,還要將損失的兵馬補充,還得將西北政務處理妥善,還得思考孫權之後稱帝的打算,還得應付曹丕的反攻。專業術語叫: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來到漢中,劉備在此稍微停留,薑維在漢中將漢中弄得條條是道,劉備問問東,問問西,薑維都對答如流。幾日後,大夥啟程,孝直叫上家丁將無雙也帶在身邊一起往長安,孝直舍不得將雙兒扔在漢中。薑維請求換人治理漢中,要求上陣立功。劉備欣然答應。劉備命董允為漢中太守,緊守漢中便可。董允的政治能力不錯,再加上董允剛正不阿,這個漢中給董允管理也是不錯的選擇。
出行的這日晚上,孝直又前往觀星台觀星,劉備從後而來,君臣二人相見欣慰。劉備道:“孝直,朕此番遷往那個長安,之後該當如何,你心中可有盤算?”孝直躬身道:“啟奏陛下,臣先前與孔明對於此事已經商議過了。當時的出了上中下三策,以供別嚇參考。”劉備大喜道:“哦,快快說來。”
孝直道:“當時計劃的是,即使奪下長安也許付出較重的代價。若是損失慘重,則,慘勝猶敗。如今看來,損失的是五五之數,魏軍也損失不少,其中又一次重創魏軍,令其損失十幾萬之眾。故而我方算不上是單方損失。上策是,取下潼關武官,再取函穀關。由函穀關出兵逼迫洛陽,又由武關出兵兵臨宛城,威逼許昌。兩路夾攻,猶如鉗子,直鎖曹魏雙臂。其中函穀關一路兵若是順利,便可威逼河北,入太行山,占據河北,橫掃幽燕,下麵一路與荊州軍配合占據宛城,迫許昌,逼汝南,中原大地則為我大漢的廣闊戰場,縱橫中原,即使不能全勝也可重創曹魏經濟。”
劉備微微皺眉道:“如此中原百姓豈不是要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了。此朕之罪也。上策剛猛,卻有傷百姓人心,孝直請再言下策。”孝直道:“下策是穩守潼關武關,令東吳取徐州揚州,共分魏國土地。一旦曹魏與東吳開戰,則戰線定然在徐揚一帶。到時,我方再從背後西北出兵,曹丕縱然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抵擋,如此一戰可定中原。可是此後便會與東吳在中原接壤,東吳定然不會坐看陛下滅了曹丕,一定會乘我們還是聯盟之時,暗插我們一刀,如此東吳就不必為任何一方擔憂,東吳才能處於三方的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