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曆曆,芳草萋萋,閑雲飄蕩天際朗,燕子高飛鷹翱翔。長安在諸葛亮的精心打理下,一片祥和氣象,似清平天下之城,哪裏看得出是亂世之郭。然而很不幸的是,現在天下依舊三分,且各方都在蓄民力、備戰具、養士卒,招賢良。
之前由於法正領兵出長安,消耗兵糧甚多;且西羌雪災,漢主資助西羌許多糧草;又由於新定關中,免去近年賦稅。長期六十萬兵力在長安附近關隘。糧草消耗頗大。因此府庫之中糧草已經不是十分充裕。
由於糧草的情況並不樂觀,與預算實際上是存在著缺口和風險的,法正不能出現孔明曆史上六出祁山由於糧草不濟而退兵的情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必須十拿九穩才能大舉用兵,孫子曾說:不治病之害者,不知兵之利,此之謂也。因此法正實際上是不敢輕易建議漢主大舉用兵的。打仗戰爭,實際上都是錢糧之戰,當然取決於勝負的因素很多,科技人才是很重要的。
隋朝在開國皇帝楊堅的治理下達到了一個鼎盛,府庫錢糧充實,全國人丁興旺,為何短短數十年就全國動亂最後導致了滅國之難?原因就在於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想建立不世功勳,建造洛陽東都,開鑿運河下蘇杭(天下美女出蘇杭嘛),專愛珍器重寶女色湯酒,曾三次親征高麗,征用全國之兵,高麗並未被征服,而全國早已疲憊至極,於是翟讓落草為寇,李密到了瓦崗軍直接就給隋朝以毀滅性的打擊,一代名將張須陀兵敗滎陽,然後晉王李淵乘其南下襲取長安,王世充割據洛陽,竇建德占據東方,蕭銑控製江南,最後隋煬帝不願返回,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耳。
不大舉用兵並不代表不用兵,若不用兵,一年一年過去,五虎將一個一個地變老而死去, 浪費了大量的人才和時光。話說這日孝直在成都郊外指揮建造新的工房,忽報漢主有書信傳至,孝直立即拜謝使者,請往亭台敘話。馬均問道:“漢主召見,可有何急事?”孝直其實早就料定魏國吳國不會有何大事,隻是此春夏交接之際,農事忙完,孔明定然要建議漢主出精兵伐魏,故而笑道:“陛下是問我計議耳,並不一定有何急事。”
寒暄過後,使者費詩道:“此處有另有書簡一封,命吾一並送來。”還未說完,孝直笑道:“皇使且等片刻,容某猜其一二,如何?”費詩笑道:“你且猜猜”孝直道:“此書定然是諸葛丞相所書,內容定是建議皇上派臣領精兵一支由潼關攻伐魏國。不知在下猜的對與不對?”費詩大笑道:“果然被你猜中,天下智者見解相似也。”
費詩又道:“依右丞相之見,該當如何?”孝直道:“依某之見可待春季回鄉耕種的探親的兵士返回長安,然後以謹慎將領把守各處關隘,再以賢者領軍屯田練兵,諸葛丞相願領精兵一支東出潼關攻伐魏國,如此後方穩固,前方不失,此萬全之策也。”費詩又問道:“何人把守何處關隘,請丞相明示。”孝直道:“王平領兵謹慎,可守武關;鄧艾薑維可選其一守備潼關;在華陰、藍田屯兵演武以為長安門戶。”費詩道:“好,詩定將右丞相建議稟奏聖上。”孝直又作書一封列述其事,請費詩帶回。
法正如此的建議,主要是為了保證長安的穩定發展,建議諸葛亮領兵出征是由於諸葛亮是司馬懿的克星。後麵守備充裕,諸葛亮在前麵就可以充分發揮神級智謀了。
那凡事並不是一定按照謀士的計劃發展的。關羽由於閑了很長時間了,剛知曉曹彰離奇死於許昌,就迫不及待向劉備討了一支大軍。雲長說隻要趙雲一人足矣,漢主恐其有失遣鄧艾薑維張嶷等隨軍輔佐,於是發兵十萬人馬,氣勢洶洶往宛城殺去。諸葛亮再三勸阻,未能製止住關羽與劉備這兄弟二人一唱一和的兄弟情義。最終劉備謝過諸葛亮,還是命關羽為上將軍領精兵十萬出武關,往函穀關殺去。
曹丕大驚,命大將軍曹仁領兵十五萬,上將徐晃、張合、於禁並副將數十員,偏將上百,急速馳援宛城。
曹仁抵達宛城,雲長尚未到達。張合建言道:“如今關羽長途奔襲而來,人馬勞頓。不如撐起行軍勞頓之際,發兵猛攻關羽,所謂兵法乘勞,定可大獲全攻。”曹仁大喜,遂領張合、於禁一並,總督大軍出宛城迎戰雲長。
是日,雲長抵達宛城約莫百裏,但見前麵塵土飛揚,旗幟招展,斥候來報是曹仁大軍。雲長笑道:“曹仁匹夫不守堅城,卻自來送死,無謀愚夫耳!”薑維乘機諫言道:“關將軍,曹仁既然領兵前來,某願乞精兵一支,伏於山上。待關將軍與曹仁殺在一處,某領精兵從斜刺裏殺出,兩項夾攻可破曹仁。”雲長然其言,命其領一路精兵速速從後側遁入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