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救援兗州(2 / 2)

“報,將軍,兗州遭到流寇的襲擊,數量龐大,約有數萬之眾,巡撫曾化龍正在率軍抵抗,流寇猛攻兗州城,快受不住了,巡撫大人急掉將軍前去救援”侍候突然來報。本來還在想著如何發展經濟,現在看來是沒時間了,救援大戰就要開始。

原來山東巡撫的治所應該是在濟南府,但自從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入關奔襲,火焚濟南府之後,山東巡撫的治所暫時設在了兗州府。而這一次來進攻兗州府的流寇到也不是一般人,是幾名首領都是明末的農民軍中頗有名氣的人,是改世王許可變、興世王王國寧、混十萬馬進忠、四天王李養純等人,都是參加過榮陽會議的七十二營的成員。

到了崇禎十五年,明末的農民軍基本以經形成了李自成和張獻忠兩大集團。這時分別在河南和湖廣一帶地區活動。當初參加過榮陽會議的十三家七十二營的成員,除去被朝廷招安和剿滅之外,其他的大多都被這兩大集團吞並或是合營。由其是李自成,這時以與綽號曹操的羅汝才、還有以革裏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爭世王劉希堯等組成的左革五營合營,擁兵三十餘萬,以經有了爭雄天下的實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農民軍都願意與李、張合營。因為實力弱小的農民軍一但合營,就基本是被李、張吞並了。於是許可變、王國寧、馬進忠、李養純等幾個實力較弱的農民軍就不願被李、張吞並,於是幾個人在淮西一帶聚集,也自合成一營。同時為了躲開李自成和張獻忠,幾個人商議決定,躲開河南和湖廣,轉道進入山東活動。因此才聚集人馬,進攻兗州府。

這幾個人合營之後,到也擁兵五六萬人,實力不弱,於是對外號稱十萬,直殺向兗州府而來

本來李龍可以不用去管兗州的事情。可是曾化龍這個嶽父發話 了,隻要前去。

而在另一方麵,兗州府裏可不光隻有巡撫王應泰和知府陳觀兩名官員,還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魯王朱以派。

他可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崇禎繼位之後,對這些蕃王還是比較照顧,一但有蕃王死於農民軍之手,對當地的官員必然嚴懲,因此如果兗州府城破,魯王有個閃失,那可就不得了了。在三年前的那次清年入關奔襲,在濟南生擒了德王朱由樞。結果在事後順天、保定、山東三巡撫,薊鎮總兵、山東總兵等三十二名高級官都被處以死刑。餘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員受到革職、降級的處份,誅連之廣,實在少見。

因此雖然兗州府並不是李龍的轄區,但這些前車之鑒可以不能不防,畢竟自己是離兗州府最近的地方大員,萬一事後朝廷給自己安一個坐守失劄,失陷藩封的罪名,雖然不至於喪命,但個知府顯然是不能再幹下去了。

收到了曾化龍的來信之後,李龍想了一下,終於還是決定,接受曾化龍的命令,率兵去救援兗州府。

一方麵是因為自己現在畢竟以經是朝廷的官員,雖然現在明朝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度以經大不如從前了,但李龍現在還是羽翼未豐之際,並沒有和朝廷叫板的實力,因此還是老老實實聽話為好。而在另一方麵,商毅對曾化龍的印像很好,而且無論如何,也是他把自己提拔起來的,於理於情,也應該去幫他一把。

同時現在李龍對這些流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隻要不是李自成或張獻忠的人馬,基本都是烏合之眾,雖然這支流寇的人數要多一些,但救援兗州府卻是有城牆可守,因此也並不難對付。一般來說,流寇不會在一座城拖延太久的時間,如果十天左右取不下來,就會主動撤退。即使是實力最強的李自成,三攻開封時,第一次隻打了五天就撤了。因此救援兗州府,最多挨到十二冃上旬就可以了。

決定以後,商毅立刻又招集張成,陳吉祥,劉書賠和另外九名千總商量。張成,陳吉祥,劉書賠自然也知道,救援兗州府是非去不可,因此也支持李龍的決定。而其他人有的明白,也有的不明白,不過他們都是唯李龍馬首是瞻,既然李龍同意出兵,也就都不反對

但是不能全部帶兵去打,所以李龍決定帶上新編製的兩千火銃兵,又守備張成帶領,帶上四千超長槍兵,分別有陳吉祥陳守備和梵晴,諸夫雷兩個千總帶領。跳出五百名三十歲以上的老爺兵跟隨趙子衝到兗州交接處去開采鐵礦。李龍則帶領楊大力警衛排長,王廣福千總,張鬆鬆千總率領三千弓弩手和一千刀牌兵。共計一萬兵力。

留下劉書培守備和一個千總一起防禦青州城。李龍就摔大軍一萬浩浩蕩蕩出發前往兗州殺來。

雖然隻有兵力一萬,但是對外宣稱說“大軍十萬”旨在氣勢上先嚇一下那些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