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集團軍第一軍炮轟伊斯坦布爾城,標誌著奧斯曼帝國首都的危險,這座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從海峽的歐洲一麵向對麵的亞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擋住從黑海流入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馬爾馬拉海,北有博斯普魯斯海灣,從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謂的金角灣誠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顯著特征是,南北兩麵都有一條狹長且能航行的海峽所以,這座城市由兩扇海上大門保護著,可以禁止無論從愛琴海,還是從黑海來的敵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為了加強這些天然防禦,又在陸上修築了兩堵高大的城牆:第一堵牆長四英裏;第二堵牆長40英裏,寬20英尺,位於第一堵牆西麵約30英裏處這兩堵防禦城牆,同巴爾幹山脈這一天然屏障連在一起,保衛了君士坦丁堡的陸上進口因此,在拜占庭長達十個世紀的統治期內,這座城市盡管在大部分時間裏是遭受圍攻的要塞,但卻得以保存下來君士坦丁堡有許多雄偉的建築,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在顧炎武率領第三集團軍第一軍攻城的第二天,穆罕默德四世帶領大量的大臣和奧斯曼帝國的皇室成員撤離了伊斯坦布爾,撤退到了耶路撒冷城麵對來勢洶洶的大明帝國,歐洲各國漸漸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隨著挪威、瑞典、芬蘭、普魯士、希臘、瑞士、意大利甚至神聖羅馬帝國等國和公國以及地方小國都與大明帝國建立了和平條約,所以這些個國家對於大明帝國還是比較友好的
而由於葡萄牙國內的大明帝國地內應拉斐爾在葡萄牙的逝世,葡萄牙人對大明帝國也開始敵視了,而與大明帝國在海上有衝突的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也將大明帝國列入敵對的名單,而現在奧地利雖然複國,但是卻隻占有南至莫哈奇北至布達和佩斯,東麵和西麵的廣闊地方都被大明帝國的第三集團軍以及大量的武裝開拓商團占領了,複國的奧地利自然對幫助自己複國的大明帝國有所怨氣,而奧匈也因為與奧斯曼帝國打了一仗後卻沒有獲得一點土地的利益而對大明帝國不滿,他們兩國立刻聯合起來將軍隊開進奧地利,威脅著大明帝國第三集團軍占領的領土,而第二集團軍立刻回軍將兩個軍開到莫哈奇城南麵的與奧地利的邊境與奧地利與奧匈的軍隊對峙,但是由於奧地利與奧匈的聯合軍隊對於大明帝國第三集團軍那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兵力還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們也不敢親啟戰端,而第三集團軍對於占領地到處的地方武裝部隊和奧斯曼殘餘軍隊的剿滅也沒有進一步進攻奧地利,但是奧地利與奧匈對大明帝國的態度可見一斑同時對大明帝國敵對的還有法國人,由於育空、加拿大地區的東京軍區和很多海軍艦隊與法國和部分英國人的衝突加劇,法國人自然對大明帝國持有敵對的態度,要不是北美洲北部屬於荒原地帶,那裏的法國人和英國人比較少,法國人早就對大明帝國發起戰爭來了
由於歐洲中南部局勢的緊張,大明帝國第三集團軍沒有南下進攻奧斯曼亞洲地域的國土,他們繼續在歐洲維持著大明帝國在歐洲的領土權利和邊界線,以及與武裝開拓商團占領據點的留守戰士打擊各地地武裝部隊和奧斯曼殘餘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