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殖民地(2 / 2)

如今中華帝國工業蓬勃發展,酸、堿等基本化學工業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染料、醫藥、洗滌品用的化學產品全都是依靠化學工業的,尤其是中華帝國的染料工業占據了百分之就是九點九的世界市場份額。由於中華帝國的工業迅速崛起,歐洲各國雖然與中華帝國都不對付,有的還發生戰爭,但是都與中華帝國建立了一定的貿易往來,而且是完全的逆差貿易往來。與中華帝國的貿易中,以選侯腓特烈?威廉為代表的勃蘭登堡也就是後來的普魯士勢力與被分為300多小國的神聖羅馬皇帝列奧波德一世等勢力位居第一,芬蘭位居第二位,第三位的是瑞典,第四位的是法國,其後便是葡萄牙和英國,但是對於中華帝國這個龐大的占領了全世界大部分資源和商品的國家來說,與之貿易的增多是歐洲國家賺錢的根本,所以除了紛亂的神聖羅馬帝國外,其他國家即使是在與中華帝國作戰的時候任然與中華帝國進行著貿易往來,而中華帝國商人們也都願意賺他們的錢,所以即便是打仗,也不影響各國與中華帝國的貿易。

隨著北美北部的穩定,李龍立刻命令國內的民眾開始再次移民,而背後的商人們也開始在北美洲中華帝國占領區建立據點建造城市,在李龍命令下達後,數十萬移民進入北美洲,兩萬餘工程人員帶著百萬奴隸立刻乘坐火車趕赴旅順,進而坐船進入美洲,三天後便在北美洲西北方向一百七十公裏處修建了大量的臨時建築,並且開始著手修建簡易鐵路。隨後第二支隊伍也到達了這裏,除了幫助修建鐵路裝卸物資之外,還要擴建營地,建立城市,而後第三支,一直到數百萬移民和奴隸進入北美洲。

中華帝國脅從軍重新整編成八十個師,加起來八十萬人,這樣的編製也是在收攏了所有脅從軍軍隊和從國內召集來數萬各族精壯後彙攏起來的結果。整個脅從軍除了四十個步兵師與五個騎兵師的戰鬥力還可以之外,其餘的部隊都是“注水豬肉”,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有火槍,超過一成的士兵沒有任何軍事訓練記錄,另外裝備上也是五花八門,除了淘汰了長短弓外,弩箭雖然不多,但是還有,什麼長矛兵和刀盾兵還有工程兵、投擲兵、爆破兵都有。

1603年,麻薩諸塞海灣公司建立了麻薩諸塞殖民地。1607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斯城。十七世紀,遷移到麻薩諸塞的富有清教徒,在這個殖民地建立了宗教國軍的寡頭政治,對其它少數教派給予殘酷的宗教迫害。一些受宗教迫害的少數派傳教師,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率領一批移民另建康涅狄格和羅德艾蘭殖民地。羅傑?威廉斯和安娜?赫清森夫人又相繼在羅得艾蘭地區建立了各個城市。康涅狄格的創建人,是一個受宗教迫害的牧師托馬斯?胡克。遷移到這兩個殖民地的大多是勞動人民,有產者按照他們的意旨訂立“自治公約”進行自治。因此,這類殖民地又稱為“自治殖民地”,後來得到英王承認,授予特許狀。這兩個殖民地的居民,比起其它殖民地的居民享有較多的民主自由。

新罕布什爾原是十七世紀二十年代英王賜於英國土地貴族梅遜等人的殖民區,遷移來的“上層”分子多為保衛黨和牧師。麻薩諸塞境內受宗教迫害的少數教派教徒也紛紛來到這裏,新罕布什爾漸漸繁榮起來,1641年由麻薩諸塞占領。1679年,新罕布什爾脫離麻薩諸塞成為英王直轄殖民地。除了上述公司特許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外,英國又在北美洲建立了另一種類型的殖民地,即業主殖民地。1632年,英王以“特許狀”的形式授權其寵臣巴爾的摩勳爵,建立了馬裏亞殖民地。這種賜予英王寵臣或對英王有特殊功績的個人封地式的殖民地,通常稱為業主殖民地。這種業主殖民地,按照英王的意圖由英國移植封建主義,因此,它在性質上是封建的,業主代表英王統治著殖民地的人民,控製著殖民地的資源。他可以自由分割土地,實行封賞,權利很大。馬裏蘭是英國在北美洲建立最早的業主殖民地。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複辟後,英國又在北美洲陸續建立了七個殖民地——紐約、新澤西、特拉華、賓西法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紐約本是荷屬新尼德蘭,後來,英國戰勝了荷蘭,從荷蘭手中奪了過來,然後把這一片哈得遜河流域的土地分為紐約和新澤西兩個殖民地。英王將紐約賜予約克公爵作為業主殖民地,特拉華是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瑞典建立的殖民地,在五十年代被荷蘭奪去。1664年英王又從荷蘭手中奪了過來,它一直也是一個業主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