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智慧開啟你人生的寶藏(2)(2 / 3)

大學教授琢磨了半天,也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給這家刊物寫了封信,指出故事的邏輯性錯誤:其一,中了彈的兔子怎麼能逃走,沒中彈的兔子又如何會倒下?其二,既然兔子逃走了,獵人如何能將它提起煮著吃?其三,沒底的鍋怎麼能煮熟逃走的兔子,且美美地吃了個飽?

很多讀者當然都是支持教授的觀點。

一年以後,教授的家裏來了位朋友。與教授談到某重點大學畢業生因為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之後卻放棄讀研究生的機會,到儲蓄所去做了儲蓄員;劣跡斑斑的黑社會分子卻做了警察局局長等現象,兩人唏噓感歎。

朋友突然提到了那家少兒讀物上的那篇故事,問教授:“你還記得那個故事嗎?你現在能讀懂了嗎?”教授愣了愣,默然無語。良久,教授眼睛一亮,“哎喲”一聲,端起酒杯頓了頓,說:“最簡單的真理往往最難發現。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會成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卻會成為可能……”

故事感悟:

真理並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許多時候,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不可思議地發生了變化。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卻可以促使人們對事物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鍛煉人的悟性,於是,智慧也會伴隨事物的不斷發展而得到不斷的提高。

拿來主義的兒子

人變得聰明,不是憑借經驗,而是憑借對付經驗的能力。

——艾柯爾

兒子要坐火車去倫敦。臨行前,父親鄭重地告訴他一些旅行的經驗。

“你上了火車後,先選一個位置坐下,不要東張西望。”父親告訴兒子,“火車開動以後,會有兩個穿製服的走來問你要車票,小心他們是騙子。”

“是的,父親。”兒子又點了點頭。

“走不到10裏,會有一個青年來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煙。你就說不會,那煙卷是上了麻藥的。”

“是的,父親。”兒子點了點頭。

“你到餐車去,半路上會有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子故意和你撞個滿懷,差點兒一把抱住你。那女子是個妓女。要是她逗你說話,你就裝成聾子。”

“是的,父親。”兒子不禁有點驚訝。

“我在外邊走得很多了,以上並非我無中生有的胡說,就告訴你這些吧!”

“還有一件,”父親又叮嚀道,“晚上睡覺時,把錢從口袋裏取出來放在鞋筒裏,再把鞋放在枕頭底下。”

第二天,兒子坐上了火車。

他遇見兩個穿製服的人不是騙子,帶麻藥煙卷的青年沒有出現,漂亮女子沒碰上,第一晚兒子把錢放在鞋筒裏,把鞋放在枕頭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睡著了。

第二天,他自己請一個年輕人吸煙。在餐車裏,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輕女子的對麵。火車離倫敦還很遠,兒子已認識車上的許多旅客了,而客人也都認識他了。

那次旅行對兒子來說是夠快樂的了。從倫敦回來後,父親見麵問了情況。

“我看得出,你一路沒有出什麼岔子,你依我的話做了沒有?”父親高興地問兒子。

“是的,父親!”兒子還是那樣回答。

父親得意地說道:“我很高興有人因我的經驗而得益!”

故事感悟:

對於別人的經驗,我們采取的態度是有選擇性地采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模仿。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樣,實行“拿來主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借鑒不是模仿,這才是有智慧的人不斷前進的動力所在。

哲學家的理智

野獸受直覺的指導,常人受經驗的指導,而智者受理智的指導。

——法朗士

朋友跑到哲人那兒,神神秘秘地說:“我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確實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朋友老實回答。

哲人接著說:“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實的,也應該是善意的吧。”

朋友猶豫了一下才說:“不,剛好相反……”

哲人又問:“那麼我再問一句,這個讓你如此激動的消息很重要嗎?”

“並不怎麼重要。”朋友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麼就請你別說了吧!因為這樣的事情,隻會浪費我們的精力。”

故事感悟:

一些人總是喜歡對道聽途說的事情津津樂道,這些事情無關緊要,僅僅是無聊的談資而已。而充滿智慧的人是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些上麵的,他們總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對成功無止境的追尋中去,做最需要做的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