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服務貿易成本的測度(1 / 3)

國際服務貿易成本的測度

發展戰略

作者:夏天然 陳憲

摘要:文章利用最新的數據庫,構建了38個國家的11個服務部門從1986年到2009年的貿易數據,采用了Novy(2013)的相對貿易模型對貿易成本進行了測度,並對影響服務貿易成本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實證結果表明,高收入OECD國家的平均服務貿易成本比其他國家低,但其貿易成本離散度也更高。同時,地理因素和製度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釋服務貿易成本,但不同因素對不同服務部門的影響差別很大。

關鍵詞:服務貿易;貿易成本;引力模型、

一、 引言

在本文中,我們采用Novy(2013)的“相對貿易模型”來測度多個部門的服務貿易成本,這個模型可以充分發揮國際和國內貿易數據的優勢,並且能夠解決目前主流測度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二、 模型和數據

Novy(2013)用一種新的方法測度貨物貿易的成本,即“相對貿易模型”,本文將其用於測度服務貿易成本。這個模型並不複雜,但有很強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適用性,可以被應用於很多貿易框架中,比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異質性企業模型(Heterogeneous Firms Models)和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本文選取測度貿易成本常用的引力模型,在此基礎上推導出Novy(2013)的方法。

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給出了引力模型的基本理論框架,模型的形式如下:

其中xij代表從i國到j國的出口額,yi、yj和yw分別是i國、j國和世界的總收入,tij代表從i國出口到j國的貿易成本,∏i和Pj代表兩國的價格指數,是商品的替代彈性。從模型中可以看出,貿易額與國家的大小正相關,所以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大國之間貿易往來更多。計算貿易成本tij必須有∏i和Pj這兩個價格指數數據,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將這兩個價格指數稱為多邊阻力變量(Multilateral Resistance)。而最大的問題是,這兩個多邊阻力變量數據沒法獲得。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進一步假定雙邊貿易成本是對稱的,即tij=tji。在對稱性假定下,兩個多邊阻力變量相等,∏i=Pj,這樣就可以得出貿易成本的解析形式。

這個模型仍然存在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首先,貿易成本函數表達式的設定不一定準確,一些重要的因素可能被忽略。其次,雙邊貿易成本在大部分時候是非對稱的,即貿易雙方通常是一國的壁壘高於另一國。第三,貿易壁壘往往是變化的,當一國在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其貿易壁壘就逐漸減小,而一些貿易成本因素比如距離和共同語言等卻不隨時間改變,這樣就無法利用麵板數據描繪貿易成本的變化。

Novy(2013)的方法並不需要設定特別的貿易成本函數,也不需要假定貿易成本的對稱性,同時,也可以考慮到時間的變化,即可以充分利用麵板數據。該方法的基本思想很簡單,即貿易壁壘不僅會影響國際貿易,也會影響國內貿易。當一國的整體貿易壁壘上升,本來銷往國外的產品就會被更多地在國內消費,所以貿易成本的大小可以理解為國際貿易相對於國內貿易代價的高低。從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的模型可以嚴格推導出Novy(2013)的相對貿易模型。

本文采用這種方法測度了38個國家的11個服務部門的貿易成本,其中包括建築服務(CON)、零售服務(WHL)、酒店服務(HTL)、運輸服務(TRN)、通信服務(COM)、金融服務(FIN)、租賃服務(REN)、計算機服務(CMP)、研發服務(R&D)以及公共服務(PUB)。數據的時間跨度從1986年到2009年共24年,由於統計條件限製,這些服務的類型主要是“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所規定的第一和第二類服務。所用的數據從“OECD數據庫”(O-ECD's STAN,OECD's TISP)和“聯合國國民核算賬戶數據庫”(UN's National Accounts Off-icial Country Data)整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