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金融發展、城鎮化與城鄉收入差距探討(3 / 3)

五、 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1. 主要結論。本文在構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框架的基礎上,首先從數理模型的角度分析了農村金融發展、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並利用我國1997年~2012年30個省份的動態麵板數據,采用DIF-GMM、SYS-GMM對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動態的計量分析,再通過工具變量的有效識別對估計結果進行了取舍。得出如下結論:城鄉收入差距是一個動態過程,並具有一定的路徑依賴,我國農村金融的畸形發展並沒有起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城鎮化卻可以顯著縮小這種差距,這與理論模型分析結果相吻合。

2. 對策建議。

(1)適當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優化農村金融資源反哺回流機製建設。農村金融發展的“門檻效應”使得絕大多數農村居民並不能從中獲益,因此應適當放寬農村中、低層收入群體以及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糾正農村金融的畸形發展,使農村金融更好的服務於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優化農村金融資源反哺回流機製,充分調動農村金融資源支持“三農”發展的積極性。

(2)供給帕累托最優的城鄉發展政策,避免因政策供給失衡而加劇城鄉資源配置與收入差距擴大。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應兼顧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具體而言,一方麵通過市場和政府雙重功能,充分發揮城鎮輻射作用,有效釋放城鎮人力資本溢出效應,實現城鎮反哺農村,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有效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麵國家在宏觀政策的供給上,繼續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導向,供給帕累托最優的城鄉發展政策,避免因政策供給失衡而加劇城鄉資源配置與收入差距擴大。

參考文獻:

[1] 王修華,耿兆祥.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與實證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2):71-74.

[2] 孫永強.金融發展、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12,(4):98-109.

[3] 程開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機製及動態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7):116-125.

[4] 王少平,歐陽誌剛.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效應[J].經濟研究,2007,(10):44-55.

[5] 雷根強,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財政支出城市偏向與城鄉收入差距——來自中國省級麵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3).

[6] 陸銘,陳釗.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04,(6):50-58.

基金項目: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項目號:201407)。

作者簡介:薑增明(1987-),男,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精算學及數量經濟學;李昊源(1988-),男,漢族,甘肅省慶陽縣人,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稅收理論與政策。

收稿日期:20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