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查找原凶(二)(1 / 1)

第三十一章 查找原凶(二)

“小芳,過來,咱兩給大伯父還有這些親戚們,磕三個頭!大虎和小芳先在這裏謝謝各位長輩和兄弟們了。隻要我張虎還有一口氣在,就跟小鬼子和這些出賣祖宗的漢奸沒完!大伯父,我跟妹妹先走了。”張虎帶著妹妹給大家磕了三個頭,然後兩個人上到後山,在父母的新墳前,燒了兩刀紙,磕了幾個頭後,帶著妹妹下山,飛身上馬,頭也不回的奔著李家台的方向,就奔了去。

張虎所以這麼急著走,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想急著查明真象,找出出賣自己的人。二是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走,怕牽連張家溝的這些父老兄弟們。自己殺了這麼多人,他也不能保證沒人知道,萬一露出點馬腳來,自己在村裏,以小鬼子手段,不血流張家溝才怪呢。

按著常規來講,在東北,老人去世,大事一樁,所有親屬一遭趕來,為逝者送葬:

東北的喪葬傳統講究重殮厚葬,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屍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

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玉等。

殯,就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東北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吊喪”或“吊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製成,按親疏關係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挽歌。親朋好友寫挽詞或挽聯送葬。

古時有以人殉葬的習俗,現在則以紙紮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在東北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俗稱“五服”,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過去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裏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而現在這個時候,外賊入侵,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製” 。

當然,在葬禮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講究,比如,出殯前要“開光”。

所謂“開光”,意為逝者到了陰間後,使其身體各功能複活。孝子持一棉簽,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為開光。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神棍說一句,孝子複述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鼻光,聞花香;……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開堂。開光辭男女略有不同。

開光時,家屬不能哭,更不能將眼淚落在屍體身上。

下葬後,整個葬禮才算結束。葬禮結束後,剩下的事就是做七、斷七、百日、周年了。

對張虎和小芳來說,別說這些講究了,就是連父母的最後一麵,都沒見到。

張虎帶著妹妹馬不停蹄,用了不到一個時辰,這來到自己的姥姥家李家台。

姥姥和姥爺已經不在,兩個人直接來到大舅家。大舅一看兩個人這身打扮,也是嚇了一大跳:“大虎,小芳,你們這是怎麼了?”

“大舅,我爹媽沒了........”大虎撲在大舅的懷裏,隻說了半句話,就大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