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月考題

能力提升營

作者:張興武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50分,答題時間150分鍾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1~3題。

在中國古典傳統中,海或者四海曆來被認為是包圍中國的最外部邊界,提到它們就意味著“天下”,格外有壯闊之氣。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名句。

古代中國,水無疑是賴以立國的農業生產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水的清潔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純潔和生命,直接地滲透到喪葬、成年、婚嫁與誕生等重大人生禮儀中。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誌》記述安徽“嬰兒三日後,必為之淨洗,謂之洗三朝”。“奈河”則是傳說中幽冥間的界河。上巳節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邊,杜甫《麗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吟詠。古人常因這種水畔聚會唱和而感發深刻的生命意識。

儒家經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變喻人性的易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趨下的本性類似;《孟子·盡心上》《離婁下》認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舉流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褒舉的實是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道家理念。而《莊子·秋水》則以流水入海後的浩渺無垠喻得道後的境界。在唐代以後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圍中,流水意象也呈現出多種文化“涵化”的傾向。

於是流水意象藏蘊了無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作家群體的雙重性格與兩難處境:其執著進取與悲觀幻滅時時膠著於一體。

流水無所不在,而且具有運行的持續性,最為貼近和形象地體現了事物遞進的一維特征,因而流水總是被古人用來表達時光、機緣、情愛、功業以至年華、生命、國力的不可複返性,發出惜時歎逝情愫的深長感喟。《詩經·大雅·抑》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無回,譬喻君臣不勤於政則必失怙於天。在此將時間之流比作東去之水。唐宋以降,如李白《古風》其三十九、《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貴功名不可久駐:“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陸遊《黃州》“江聲不盡英雄恨”等,傾訴了歲月蹉跎給人難於排解的失落感。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它啟示了被毛宗崗父子置於《三國演義》卷首的楊慎的《臨江仙》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由浩蕩東流的長江緬懷曆史因而有風雲人物的短暫浮生,隨《三國演義》而廣為傳誦。李煜所詠也極為人歎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在此水既是物理之流,也是心理之流,反映了主體無法超越時間規定性與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劇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強調了文人的感傷與憂患情懷,使之常常悲涼地感發人生苦短的危機感,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便以詩化的評論語“百歲如流,富貴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詩風。然而,流水意象展示的悲涼並非隻有消極意義,它往往也作為人們珍惜光陰年華、不甘庸碌無為的積極象征符號而存在。流水意象反映的是華夏民族柔韌、沉穩的文化精神。

(選自《中國象征文化》,有刪改)

1.下列關於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古代中國,水象征了純潔和生命,直接地滲透到喪葬、成年、婚嫁與誕生等重大人生禮儀中,因為水具有清潔和滋生功能。

B.孟子用水性的善變來比喻人性的易為扭曲,認為人的善良本性同流水趨下的本性相似,警醒人們要加強修養。

C.道家倡導的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理念,亦由流水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不能勝”的象征意象而來。

D.唐代以後,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現出多種文化“涵化”的傾向,這與當時的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圍有關。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古代文人作家群體的執著進取與悲觀幻滅時時膠著於一體的無限人生之慨,往往借流水意象藏蘊。

B.古人常常借流水無所不在,而且具有運行持續性的特征,來表達時光、機緣、情愛、功業以至年華、生命、國力的不可複返性。

C.李煜所詠“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是心理之流,反映了他無法超越時間規定性與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劇和痛苦。

D.流水意象雖然強調了文人的感傷與憂患情懷,但也作為人們珍惜光陰年華、不甘庸碌無為的積極象征符號而存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古人對宇宙的認識尚不全麵,海或者四海曆來被認為是包圍中國的最外部邊界,提到它們就意味著“天下”。

B.古人常在上巳節這天踏青水邊,因這種水畔聚會唱和而感發深刻的生命意識,主要是由水所具有的清潔和滋生功能而產生。

C.楊慎寫出《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由浩蕩東流的長江緬懷曆史因而有風雲人物的短暫浮生,主要是借用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流水的意象。

D.流水意象雖然使人常常悲涼地感發人生苦短的危機感,但它也有積極意義,它所反映的是華夏民族柔韌、沉穩的文化精神。

二、古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麵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郭)泰性明知人,好獎訓士類,周遊郡國。茅容,年四十餘,耕於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泰見而異之,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泰謂為己設;容分半食母,餘半庋置,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泰曰:“卿賢哉遠矣!郭林宗猶減三牲之具以供賓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對之揖,勸令從學,卒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泰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泰以為有分決,與之言,知其德性,因勸令遊學,遂知名當世。陳留申屠蟠,家貧,傭為漆工;鄢陵庾乘,少給事縣廷為門士。泰見而奇之,其後皆為名士。自餘或出於屠沽、卒伍,因泰獎進成名者甚眾。

陳國童子魏昭請於泰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在左右,供給灑掃。”泰許之。泰嚐不佳,命昭作粥,粥成,進泰,泰嗬之曰:“為長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擲地。昭更為粥重進,泰複嗬之。如此者三,昭姿容無變。泰乃曰:“吾始見子之麵,而今而後,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陳留左原,為郡學生,犯法見斥,泰遇諸路,為設酒肴以慰之,謂曰:“昔顏涿聚,梁甫之巨盜,段幹木,晉國之大駔,卒為齊之忠臣,魏之名賢;蘧瑗、顏回尚不能無過,況其餘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已!”原納其言而去。或有譏泰不絕惡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原後忽更懷忿結客,欲報諸生,其日,泰在學,原愧負前言,因遂罷去。後事露,眾人鹹謝服焉。

濟陰黃允,以俊才知名。泰見而謂曰:“卿高才絕人,足成偉器,年過四十,聲名著矣。然至於此際,當深自匡持,不然,將失之矣!”後司徒袁隗欲為從女求姻,見允,歎曰:“得婿如是,足矣。”允聞而黜遣其妻。妻請大會宗親為別,因於眾中攘袂數允隱慝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廢於時。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4.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泰性明知人(識別)

B.經師易遇(教授……老師)

C.原納其言而去(思考)

D.當深自匡持(戒惕)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郭泰喜歡獎勵或教導讀書人的一項是( )(3分)

①泰見而異之,因請寓宿②勸令從學,卒為盛德③泰遇諸路,為設酒肴以慰之④遂友而善之⑤慎勿恚恨,責躬而已⑥不然,將失之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茅容、孟敏、申屠蟠、庾乘因受到郭泰的教導而成為知名人士。在當時,受郭泰獎勵和引薦而成名的人有很多。

B.魏昭在郭泰身體不適的時候為郭泰煮稀飯,雖然被要求重新煮,並遭到郭泰的嗬斥,但魏照的態度和臉色始終沒有改變。

C.有人譏評郭泰連壞人都不拒絕,郭泰認為一個沒有仁德的人,若是再對他表示痛惡的話,會使他越來越壞而做出暴亂的事來,所以並不在意。

D.黃允原本以才智出眾而知名,後來被人唾棄不齒,原因是他的妻子當眾激憤地數落了他的十五樁隱惡敗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陳國童子魏昭請於泰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在左右,供給灑掃。”(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請大會宗親為別,因於眾中攘袂數允隱慝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廢於時。

(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麵的詩歌,完成8~9題。

登餘幹古縣城①

劉長卿

孤城上與白雲齊,萬古荒涼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沒,女牆猶在夜烏啼。

平沙渺渺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

飛鳥不知陵穀變②,朝來暮去弋陽溪。

[注]①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從嶺南貶所北歸途經餘幹時。②陵穀變: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詩中強烈指責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穀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