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本書,房奉珠好像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她娓娓道來說:“父親這本書寫的特別好,它主要講了,一個不知道朝代的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芳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恒。
書生張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與紅娘。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裏的小二哥說,這裏有座普救寺,是女媧娘娘的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本是欣賞普救寺美景的張生,無意中見到了容貌俊俏的崔鶯鶯,便讚歎道:“十年不識君王麵,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麵,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
房奉珠喝了一點水,看著正聽的帶勁的父親,繼續說道:“ 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歎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
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隻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
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恒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說到這裏奉珠,又是停頓了一下,房玄齡緊接著就問:“那後來如何了?這張生和崔鶯鶯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