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突厥之戰 府兵製出(1 / 2)

你麵對杜荷的疑惑,薛仁貴說道:“啟稟將軍,屬下是從張世貴總爺哪裏抽調到左武衛的。當時左武衛缺少幾個夥頭兵,因此在下和周青等八個火頭軍便被選入左武衛了,將軍當時來的時候,估計我們在做飯,因此覺得麵生。”

杜荷一聽頓時有些懊悔,媽的這叫什麼事,讓一個大將軍的人才去做夥頭兵,這不是暴斂天物嗎?於是杜荷望著李君羨,蘇定芳,來財鼠,尉遲寶林,老二來錢鼠,徐大壯說道:“眾位都坐下吧。”

來玉和蓉兒給幾位倒了些茶水。便站在杜荷的身後。當然她們的打扮也就是杜荷的貼身侍衛那樣。

杜荷緩緩說道:“另外有一件事情,我覺得現在必須努力去做了,那就是府兵製,如今大唐仍舊沿襲隋府兵製,規定左右衛等12府,和東宮六率是管轄府兵的最高軍事機構,軍府換作折衝府,設立有折衝都尉等等。

另外有規定兵農合一,三時農耕,一時交戰,這樣做雖然減少了軍費開支,但是我們大唐軍人的訓練就不能保證,那麼同樣的百姓的性命和財產將不會得到保護,因此我決定向陛下請旨整頓府兵製。”

杜荷的想法很簡單,或許這與自己對大唐的軍事布置和將軍等級,有不了解的地方吧,來到大唐這麼久,他一直過著迷糊的日子,尤其是對於大唐的武將等級最不了解,左衛,右衛,左武衛,右武衛等等,別提有多亂了,因此這次戰爭過後,他想了許久,想要簡簡單單的整頓大唐的軍事布局和武將等級是非常艱巨的,但是他卻必須這樣去做。

隻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給大唐的士兵,一個好的出路,再大唐如果你是兵,那麼沒有什麼顯赫背景的話,你永遠都是兵,除非有伯樂賞識你,並給你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曾經有人說過不想做將軍的士兵,就不是一個好士兵,所以杜荷希望能激發,所有士兵拚搏奮鬥的鬥誌。

杜荷思索著在奏折裏陳述自己的構思,大唐如今滅掉突厥,那麼北麵將不在會有威脅,那麼就剩下西麵的吐蕃和東麵的高麗等國,剩下一些小的部落,威脅已經不是很大了。

李世民在貞觀2年,將大唐境內依照山川形式,分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十道,如今這樣的布置精簡了不少機構,但是對於大唐軍事來說,杜荷仔細的說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武將的等級,可以分為司令,比如大唐十道,每一道可以由一個司令駐守,司令往下就是元帥,軍長,副軍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最後就是班長,人員分配就是一個班二十人,一個連有十個班,那麼就是二百人,營長就有二千人,團長就有兩萬人,師長可以有五萬人,那麼軍長就有十萬人。

大唐可以設置五個軍區,這五個軍區分別駐守在大唐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當然京城也要經常駐守一個軍十萬人馬,當然這五大軍區將直接聽命與陛下,不用直接聽命與兵部和尚書省,每個府州駐守的士兵將直接聽從各大軍區,邊境駐守的士兵可以進行輪換,三年進行一次,這樣可以杜絕士兵長久待在一個地方有枯燥的想法。

杜荷將所需要陳述的話,都小心翼翼的記錄在奏折裏,他希望李世民可以看出這裏麵的門道,為大唐眾多士兵尋找一個出路。

當然受傷的士兵將會妥善安置在地方,可以從事捕快的工作,也可以看守城門等等。但是他的心裏沒底,對於大唐複雜的武將官職他其實一點都不懂,而他也不知道奏折傳到李世民的案桌上,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奏折飛一樣的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的手裏,李世民看後久久不能平靜,他早已經想對大唐的府兵製進行整頓,隻是一直沒有機會,這一次杜荷遞過來的奏折竟然與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思慮許久以後,李世民斟酌了一下,還是放棄了杜荷奏折上對軍事的改變,不過,雖然李世民沒有采用杜荷奏折裏的想法,但是他還是將大唐軍事改革的奏折迅速的傳了下去。

從這時候起李世民就將大唐的府兵製,頒布了下去,這種府兵製一直延續了很久,不過對於這樣的改革,杜荷也有自己的看法,畢竟唐朝末年那些將領割據一方的事情,還是有所耳聞的。

這一段時間大唐報紙發揮了他的作用,在突厥的戰場上,大唐士兵奮勇殺敵,艱苦作戰等等各種各樣的消息,飛一樣的傳入到千家萬戶,看的每一位大唐百姓激情澎湃。

而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文官們,竟然集體的對李世民衝動的做法,進行了嚴厲的討伐,尤其是魏征,他說李世民不遵祖製,胡亂更改府兵製,說什麼府兵製是從漢朝開始就慢慢流傳下來的,是經過多少個朝代實驗證明的,符合大唐國情的,李世民根本就沒有理會魏征,拍拍屁股說了一句,這是為了千千萬萬大唐士兵才更改的,也是為了千千萬萬的百姓,不再受其他國家欺辱才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