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五年十一月,從三月初杜荷帶隊到達渤海開始,經過了八個月的時間,杜荷帶領十五萬大唐士兵,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終於將突利可汗,鐵世文以及不可一世的袁天罡給戰敗了,不過麵對勝利,杜荷已經沒有第一次上戰場時候的那種欣喜,那種激動。
渤海的天氣,到了這個時候天寒地凍,一場大雪將這天地都覆蓋了,軍師李績站在他的身邊,與他一樣出神的望著城外的一切,整個天地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管是那山,那河水,都是一樣…..
杜荷吩咐的事情,已經逐漸的在完畢了,不管是城牆的修補,孤兒所的建立,亦或是犧牲士兵撫恤金發放的事情,都有條不絮的進行著,這時候,杜荷依舊與軍師李績兩人坐在一起,許久之後,杜荷緩緩說道:“這次,陛下總該讓你回去了吧。”
李績抬起頭歎了一口氣說道:“如果我猜的沒錯,這一次估計你要留在這裏了。”
杜荷點了點頭,如果猜的沒錯,李世民一定會讓自己留在渤海,畢竟這裏需要留下一個人駐守在這裏,戰爭過後,許多的事情必須從頭開始,不管是城牆,軍需,糧草,人口,法製,百姓的安置都是需要官府出麵的,而這些事情,卻必須要有一個人來進行鎮守,隻有這樣,渤海才能安穩。
相對而言,渤海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畢竟這裏緊鄰著高麗,如果高麗一旦有任何反叛之心,那麼大唐就可以從幽州和上京抽調兵力,直達高麗,因此,對於渤海這個地方,李世民是比較上心的。
人多有無奈,盡管長安城裏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杜荷卻必須待在這裏,待在渤海,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寧願自己從開始來到這個地方,就什麼官也不做,但是,想一想好像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不為了自己,按照曆史演繹,他的結果還是死,太子李承乾一旦反叛等待他的還是死亡,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看他這個小小的蝴蝶效應,如何改變這裏,改變這個世界的人。
長安城裏,歲暮天寒,有權有勢的官宦之家,已經開始用上了火爐,杜荷研究製作的蜂窩煤,也已經發揮了他巨大的作用,每到冬天的時候,蜂窩煤的銷路就一路上升, 杜家村封地的百姓,夜以繼日的抓緊時間製作著蜂窩煤。
大明宮裏,李世民懶洋洋的躺在榻上,喝著長孫皇後送來的參茶,眯著眼睛看著眼前的奏折,而後說道:“突厥已經滅亡了,鐵世文以及袁天罡也已經死了,不過渤海的事情,卻依舊還沒有結束。”
長孫皇後淡淡的說道:“要不是荷兒,估計他們還會囂張那麼幾年的。”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說道:“是的,也隻有他才能帶領年輕一輩的將領,戰勝突利了,而大唐的未來也就輪到他們了,當初與朕一起掃蕩天下的大臣們,已經年邁了,就連侯君集也已經不複從前了。”
長孫皇後想了想說道:“是不是李績該回來了 。”
李世民緩緩說道:“軍師已經在那種苦寒之地待了五六年了,該回來了,渤海的事情就交給杜荷吧。”
長孫皇後一愣說道:“陛下,這樣安排恐怕不妥吧,你就不怕長樂傷心。”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說道:“你這樣一說,我倒是有些擔心,不過讓荷兒回來的話,那渤海的事情,總該有人接替吧。”
長孫皇後開口說道:“陛下,你忘了駐守在鬆州的薛仁貴和駐守在劍南道的蘇定方了嗎?他們兩個人隨便去一個,就可以鎮守渤海了。”
李世民一聽長孫皇後的話,一愣,隨即擁抱著長孫皇後說道:“愛妃一語驚醒夢中人,既然這樣,那麼,就派蘇定方去渤海吧,薛仁貴的駐地就改在山西,讓他回老家吧,不過杜荷這次立了功,總是要封賞的。”
麵對陛下這樣的提問,長孫皇後可沒有說什麼,畢竟封賞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要是說了,那麼不就意味著自己幹政了嗎?因此,長孫皇後隻是看著李世民,並沒有說話,有些時候,長孫皇後還是挺聰明的,當然這也叫做明智。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薛仁貴,蘇定方,杜荷當初收複渤海的時候,朕並沒有進行大肆封賞,就是想要看看他們日後,還會立下什麼功勞,這一次,朕就做主,封薛仁貴,蘇定方為上都護,杜荷為左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