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等自己拿下魯國就可從齊國背後下手。於是衛國奔走於韓燕之間,韓國開始還有觀望的意思可是衛國使臣曉明厲害關係之後,韓國答應了。
燕國則是一聽說有人要打齊國一下子就高興了。立馬加入這聯盟,都放棄了和趙國同分中山國的契約。
三國火急火燎的集中在一起,開始一步步進逼臨淄,這給了宋國機會。開始了攻城略地的行為。
齊國究竟是幫助魯國還是幫助宋國,其實誰也不知道,畢竟他們還隻是在半路上就被召回去了,本來齊國的一副好牌,讓他們的小心機和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如今隻有努力保持本土完整了。
得知了齊國的情況,歐陽靖立即下令攻城,在攻城車的幫助下,這路過南方重鎮的城牆在五天內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可是城內守軍絲毫沒有投降之意民眾也幫助守城。
汴京向明接到軍報頓時大怒,“傳令歐陽靖,通知城內守軍和百姓我們不殺降兵降民讓他們投降,不然城破之時雞犬不留。”
“大王此時不可,就算我們最後攻下城池,我們也不能屠殺百姓。這不但有違天道,還會激起魯國君臣的堅定的戰心,就算用武力奪了天下,也會不長久的。望我王三思啊。”
眾臣跪拜:“願我王三思啊。”齊聲高喊。
“好了,那你們說該當如何?”向明問道。“王上我們可以用投石將我國的政策,投進城池。”
“也可以讓宣部的人往其他城池滲透,而且此次我們不要費太多力量進攻魯國,我們可以立約。由於除了皇帝滅掉了一些非邊陲國,其他大國都還沒有做過。我國國力還禁不起列國進犯。還是先等等。”
“可是大軍糧草會不會太少了。難以持久,傳令三州節度使向沁,在三州之地購買軍糧,送往歐陽靖大軍。並令歐陽靖加緊城。待徐州攻破軍隊於城內休整半月,再伺機奪取南邊的城池。”向明吩咐道。
“臣等領命。”
散朝後,覺得剛才眾臣說的很對,若是隻用武力奪得天下也不能長久。所以要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宋國精神,隻有從思想上來控製住了,那麼就會對國家有好處。
宋國精神是什麼呢?這是一個長久實踐後才能總結出來的。而目前需要像羅馬帝國的《每日事記》差不多的東西,將曆次對外戰爭中表現出來事跡進行美化宣傳。
還要給百姓注入皇權之上,保家衛國忠君為國的觀念。儒家的典籍在這個世界還並沒有,百家也沒有。那麼從這一點上,自己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可以將原來的各家觀點隻存留自己想要的。
這樣宣揚出來的就會符合自己想法的。當然也要學習民主的法製的觀念。特別要重視法律的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
於是向明自己開始了準備宣傳的書籍,開始逐步放棄是三百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