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輻射的散播途徑
電磁波是由不同波長的波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長範圍從10-10μm(1μm=10-10cm)的宇宙線到波長達幾千米的無線電波。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超短波和長波無線電波都屬於電磁波的範圍。肉眼看得見的是電磁波中很短的一段,從0.4~0.76μm這部分稱為可見光。可見光經三棱鏡分光後,成為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組成的光帶,這光帶稱為光譜。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其他各色光的波長則依次介於其間。波長長於紅光的(>O.76μm)有紅外線;波長短於紫色光的(
太陽輻射波長主要為0.15~4μm,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0.5μm;地麵和大氣輻射波長主要為3~120μm,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10μm。習慣上稱前者為短波輻射,後者為長波輻射。
電磁波對人體有害的危險性是什麼時候開始被人們認識到的,又是通過什麼樣的事件或事故才將這種危險性擺到了人們麵前,使得人們開始正視這個問題的呢?
目前已經知道的最早的關於電磁波對人體有害的說法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時美國軍隊利用雷達設備和羅蘭導航係統(一種雙曲線導航係統)等技術來確認所在位置,羅蘭導航係統依靠從幾個方位發出的雷達電磁波來檢測所在位置和導航,由於不需要依靠肉眼觀察周圍環境來判斷所在點,因此夜間也可以準確地進行空襲和轟炸。開發了羅蘭導航技術的美國空軍利用這一優勢,成功地展開了對德國的一係列的戰鬥。即使是在當時,美軍也因為擔心長時間操作雷達會引發白內障,而規定操縱雷達的士兵不能連續工作4小時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東西兩大陣營進入一個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將電磁波技術列為非常重要的軍事技術,而這種技術的危險性卻被掩蓋起來了。
直到1977年,美國著名的周刊雜誌《紐約》發表文章,署名波爾·布羅塔的記者出版了題為《美國的殺戮——微波死神的到來和隱藏》一書。書中批評產業界、政界和學術界“把微波的危險性隱藏起來”。這本書在美國一時間成為暢銷書,可是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卻沒有引起任何反響,甚至連翻譯版本都沒有。
與此同時,又發生了一件引起世界轟動的著名事件,導致波爾·布羅塔不僅為此寫了報道,還連續出版了《死的電流》和《電線、電磁場被曝》等著作,不僅指出了高頻,特別是微波的危險性,還指出了輸送電線和配電線發出的低頻電磁波的危險性。
這一引起轟動的著名事件就是莫斯科微波信號器事件。
一、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微波信號器事件據說從1953年開始,事件就在進行中了,一天,在莫斯科的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外街道對麵的屋頂上,突然被安裝上了3根嶄新的天線似的東西。這幢房屋3樓的窗戶一直用紙遮蓋著,誰也不知道裏麵究竟是幹什麼的。自從這3根天線出現之後,各種各樣的電磁波就朝著美國大使館的方向,從這幢房屋、從遮蓋著紙的窗戶後麵發射出來。
“沐浴”著各種各樣的電磁波,美國大使的眼睛充血了,大使館官員也患上了腦腫瘤,有人得了癌症,有人患了白血病。
在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裏,研究如何使用電磁波來控製人的健康乃至活動這方麵,蘇聯是走在最前麵的。當時,蘇聯的電磁波的規定限製數值比美國所製定的限製數值——10mW/cm2的0.1%還要低,對於因為電磁波造成身體健康影響這方麵有著嚴格的規定。因此,對於當時蘇聯的這種行為,美國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就一直對美國大使館進行長時間的電磁波照射。美國大使館也一直在測定這些古怪的電磁波,可是,沒有發現它妨礙通信,那麼,蘇聯人到底出於什。麼目的發射這些電磁波呢?
美國政府從各方麵進行種種調查,百思不得其解。漸漸地,他們感覺到了與妨礙通信不同的另一種異常和威脅。
1959年,當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鬆訪問蘇聯,他所下榻的大使館房間內受到了相當高強度的電磁波輻射。從這時候開始,美國政府和軍隊共同開展了高度機密的電磁波對人體危害的研究。這項行動的暗號叫“潘多拉”。
美國人在大使館建築物裏掛上了防電磁波照射的窗簾。這一舉動引起了一部分敏感媒體的關注,但是在當時,誰也未能揭開謎底。
那麼,那個窗戶遮蓋紙張的房子裏發出的電磁波究竟給駐莫斯科美國大使館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怎樣的後果呢?
卡特執政時的總統特別輔佐官布萊金斯的發言給了輿論界極大的衝擊。他說:“駐蘇聯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中,癌症的發病率是全世界各地大使館中最高的,肺癌16人,白血病數人,血液障礙也很多……”
事隔多年,到了1977年,有一篇對這一時間做了再調查後的論文進行了這樣的論述:“這些難道不是由於電磁波而產生的影響嗎?”這次再調查的對象是當年參與進行調查的人們。當年誰也沒有從電磁波影響人體健康這個角度去思考分析事件。這個事件經過媒體報道,引起了美國社會極大的轟動,美國人開始警惕高頻電磁波具有的危險性能了,盡管他們還在不停地繼續開發對微波的應用,例如微波爐、手機乃至軍事方麵的技術。
二、雷達殺人事件這也是一件發生在美國的事件。
事情發生在1954年,地點在美軍一軍事基地。有一天,一名42歲士兵無意中發現身體正好遮斷了雷達的電波,被雷達發射出的微波照射到了腹部。突然之間,他感到了腹部劇烈疼痛,難以忍受,苦不堪言,可是周圍的人們從外表上一點也看不出他的腹部有什麼異常之處。
人們急急忙忙用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緊急搶救,可這名不幸的士兵還是一命嗚呼了。
為了調查這起古怪的死亡事件的原因,醫務人員對死者進行了屍體解剖。當腹部被打開時,在場的所有人員都不禁大吃一驚,死者的內髒居然像被煮熟了一般,也許是因為死者曾經喝了許多水或者啤酒的原因,裏麵還冒出了熱騰騰的水蒸氣,整個肚子簡直就像是經微波爐加工過的食品。
正是這起悲慘的事件,啟發和誘導了人們對使用微波爐加熱作用的認識,並且由此引導出了被稱作“食品行業大革命”的微波爐技術的開發。
也是由於這個事件,啟發了24名美國警官起訴政府,起訴的原因是“由於隨身攜帶管製交通工具——雷達測定器,導致患上了癌症”。
這就是美國著名的“警官雷達訴訟案件”。在24名警官中,最多的是睾丸癌症,這可能和雷達測定器佩戴在腰問部位有關,24名警官中居然占了42%,一共10名患者(這個比例是一般正常發病率的6.9倍),其次是白血病、黑色腫瘤、淋巴腫瘤等。
三、切爾諾貝利事改切爾諾貝利事故是人類曆史上發生的一次最嚴重的核事故。事故造成30名反應堆工作人員和消防隊員在幾天或幾星期內死亡,其中,28人是輻射照射引起的,2人死於其他原因。134人被診斷為急性放射病。1986年後,又有約22萬人相繼遷走。先後參加清除工作的人員約60萬人。這些人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附加輻射照射。為了保護這些人員的健康,對其健康狀況進行了密切的跟蹤研究。根據事故後14年的跟蹤研究,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在其2000年報告書中的結論是:
“除兒童時期受到照射之後出現甲狀腺癌症增加外,沒有觀察到可歸因於電離輻射的各種癌症發生率或死亡率的上升。人們主要關心的疾病之一——白血病(白血病是輻射照射後癌症發生潛伏期最短的病症,潛伏期一般為2~10年)的危險沒有表現出增加,甚至在參加清除的工作人員中也是如此。同時,也沒有發現一些其他的非惡性疾病與電離輻射有關的證據。但是事故對人們的心理影響是廣泛存在的,這主要是懼怕輻射,而不是由於實際受到的輻射劑量。”切爾諾貝利事故後,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及有關國際組織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但應該認為:上述研究結果是初步的。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主要是描述性的,即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群體的平均照射與癌症病例的平均發生率的關係。不給出個人劑量,就很難給出與輻射相關的效應。個人劑量的重建是將來研究與切爾諾貝利事故相關的輻射致癌的關鍵因素。
四、鐵塔街道的悲劇在日本大阪府的門真市,有一幅奇特的景觀:高壓輸送電鐵塔林立,高壓電線密如蜘蛛網。在這鐵塔和高壓輸電線下麵,居住著許許多多的人,其中還有幼兒園、醫院等設施。
就在這幅肉眼可視的景觀中,人們每時每刻都“沐浴”著肉眼不可視的“死光”。
被推選為門真市末廣町速見自治會會長的大西勇對於町內所有居民家的葬禮必定前往參加,既是吊唁死者,也是安慰遺族。可是不久,他就發現自己所轄地區內死者死亡原因為癌症的異常之多。
據1995年日本厚生省調查表明,日本國民死亡人口總數中癌症死亡人口不到全部死亡人口總數的30%,。然而在末廣町,癌症死亡人口數超過了死亡人口總數的50%。為了避免憑感覺誤導結論,1996年6月開始,大西勇一家一家走訪了死者家屬。到了1997年3月,居然發現在短短的13年內,這個地區160名死者中有82人死於癌症,其中特別醒目的數字是白血病,一共有18人。日本全國的白血病死亡者不到死亡人口總數的1%,而在末廣町,居然達到了11%!大西勇感到非常吃驚:難道這個地區隱藏著什麼特殊的隱患嗎?
大西勇開始了更為詳細的調查,他把上述82名癌症死亡者的住所在地圖上標上圓圈之後,驚訝地發現,癌症死亡者集中分布在輸送高壓線的鐵塔周圍,特別是白血病死者,以輸送高壓線鐵塔群為中心,在直徑100m以內的有13人,擴大到150m以內增加到18人。甚至在這個小小的圓圈範圍以內,因患癌症反複住院的就有17人。癌症死亡年齡從7歲到72歲。大西勇想到連這麼小歲數的孩子都因為癌症而不得不離開人世,不禁心痛不已。根據他的計算,該地區的白血病發病率是大阪府平均數值的1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