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病保障:讓患者看到更多希望(1 / 1)

大病保障:讓患者看到更多希望

熱點掃描

作者:孔令敏

就在2014年元旦前幾天,在山西臨汾家中等床位的小畢終於盼到了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通知入院的電話。雖然一路走得異常艱難,麵對記者,小畢卻一直微笑著,她說:“能找到可以治這個病的醫生,已經讓我看到了希望。如果醫保和慈善項目能再幫一把,最難的一關我可能就挺過去了。”

希望基層醫生指明求醫方向

生病之後,最讓小畢欣慰的就是當初學了醫,讓自己的治療少走了很多彎路。2013年,剛剛生下兒子的小畢被診斷為紅斑狼瘡,到11月時,病情突然加重,就連走路也會心慌氣短、大汗淋漓。小畢在丈夫小穆的攙扶下到北京看病。

剛出地鐵,看到他們拿著大包小包,打聽北京協和醫院怎麼走,有幾個人“熱心”地圍了上來,其中一個人說,自己認識的人也得了這種病,在一位醫生那裏徹底治好了,現在就可以帶他們去。學醫的小畢搖了搖頭,她知道紅斑狼瘡是難以治愈的。

小畢最終被確診為紅斑狼瘡誘發肺動脈高壓,需要住院治療。然而,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隻有68張病床,因為等床位的病人多、住院周期長,雖然拿到了住院條,但是還是要等待。入院後,和病友們聊天,小畢才發現,自己的求醫之路算是最順暢的,很多病友由於老家的醫院難以確診,不知道該到哪裏看病,加上病急亂投醫,在入院之前往往都花了幾萬元的冤枉錢。

小畢說,紅斑狼瘡誘發肺動脈高壓患者由於多個髒器受損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很多病友都是輾轉心髒外科、腎內科、呼吸科,最後才到了風濕免疫科。這樣的罕見病,在基層是治不好的,但是她希望基層醫生能夠通過參加培訓提高醫療技術,最起碼能夠作出一個正確的判斷,為患者指明求醫的方向。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王遷說,現在網絡甚至正規的媒體上總有一些人表麵做科普,實質是賣藥,這些人比散發小廣告的遊醫欺騙性更大,導致一些原本容易治療的患者到了醫院不僅病情加重,錢也花完了。新的一年,他希望國家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隻有整個社會形成健康的醫療宣傳氛圍,疑難重症患者才能找到對的醫生、花該花的錢。

大病保險應覆蓋更多人群

聊天中,小畢還是哭了。有一位患10多年紅斑狼瘡、7年肺動脈高壓的病友剛剛出院了,這讓小畢看到了希望。吃上藥,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就更有信心了。但小畢說,外地患者到北京來看病全部自費,回去能報銷多少還不知道。在這裏住院不過2萬多元,但後續的費用該怎麼解決呢?

同樣關心醫保政策的王遷說,患者在異地門診看病,在很多地方都報銷不了;入院後,化驗費、床位費、護理費和部分藥費可以報銷,但像小畢須長期服用的免疫製劑則不在醫保目錄範圍之內。

小畢可以選擇的免疫製劑隻有4種,其中最貴的每個月需要4萬多元,最便宜的也要3000多元。幸運的是,對於其中一種特效藥波生坦,中華慈善總會設立了一個援救項目,隻要患者通過申請、審批程序,就可以買2盒贈4盒,從而將每月的費用從原來的1萬元降到4400元。小畢說,她和丈夫1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不過5000多元,因為有了這個項目,他們咬著牙也要治療。

2012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衛生部等6部門聯合開展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旨在進一步提高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大病患者的報銷比例,最大限度地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參加職工醫保的小畢希望,這樣的好製度能盡快覆蓋更多的人群。

一提起大病,王遷說,很多人都會想到腫瘤、心髒病,但像風濕免疫科的紅斑狼瘡誘發肺動脈高壓、呼吸科的 LAM病等“孤兒病”,雖然發病率極小,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患者群體仍然龐大。基本醫保製度主要保障常見病,希望其中的大病保險能用“錢”而非病種做杠杆,幫助患者解決更多醫保報銷範圍之外的負擔。因為對於這些不能治愈但可以控製的大病的患者來說,隻要有了錢,就能活下去,隻要活著就有希望。

王遷說,老師退休時將多年隨診的病人鄭重地托付給了他。作為一名醫生,王遷最大的心願是,通過醫保製度的不斷完善、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等到他退休的那一天,能將小畢這樣的大病患者再交給他的學生。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