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附錄 優秀員工一定要知道的十種思維方法(3 / 3)

根據老河兵的話,寺僧果然在上遊數裏處找到了石獅子。

發散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

【思維導讀】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擴散思維,是指人在思考問題時,思維會以某一點為中心,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向外擴散的一種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它不依常規,尋求變異,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對給出的材料、信息能夠從一點向四麵八方擴散,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或途徑進行分析,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的答案、設想或解決辦法。

通常情況下,在麵對一個問題時,我們所需的是問題的答案或者說某種結果,而非尋求答案的過程或手段。“白貓、黑貓,捉到耗子都是好貓。”隻要能夠捉到耗子,就是狗、羊,我們也應該接受。發散思維是創意的溫床,它要求我們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維和評判標準,要敢於探尋所有可能的答案。

很多從常規思維角度去思考認為是辦不到、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從發散思維角度去思考,往往就能辦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最終也會實現,這就是發散思維的神奇之處。

【案例導讀】

有一次,美國的一段長達1000公裏的電話線上,積滿了因大霧而形成的凝結物,嚴重影響了電話通信的正常進行。為了盡快恢複正常通信,負責這一段線路的主管部門向社會各界緊急征求“能以最短時間清除凝結物”的方案。

有關專家和其他人員紛紛應征,提出了不少建議。主管部門對提出的這些建議都不滿意。有的做法複雜煩瑣,有的需時過長,有的花錢太多。主管部門通過新聞媒體及時將這些建議公開,希望能引起公眾的進一步關注和討論,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來。

後來,空軍的一位飛行員提出一個方案:駕駛直升機沿電話線上空飛行,向下垂直噴射強大的氣流,以清除電話線上的大霧凝結物。這一方案最後被采納實施,效果又快又好。

雙贏思維:學會資源共享

【思維導讀】

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更高。在生活中,要學會欣賞他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揚長避短,資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1+1>2的雙贏效果。

社會學家戴維將雙贏比做是一頓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他認為雙贏是一種人人都是勝利者的想法,是一種既寬容又堅忍不拔的想法。

雙贏對於一個人做事的績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個心胸開闊、樂於幫助別人成功和願意與他人分享榮譽的人的話,那麼你就不愁沒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圍充滿了對你的成功感興趣而又希望你成功的人,你在工作中就會充滿與別人合作的熱情。這對你工作績效的提高很有幫助。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隻有形成了雙贏的思維模式,才能成為別人樂於合作的對象。生命的河流總有曲曲折折,人生的路也不免坎坎坷坷。困難就像一塊巨大的攔路石擋在你必經的路途上。獨木難成林,一人難為眾,單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動它分毫。此時,唯有合作,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

【案例導讀】

通用電氣公司一名叫唐·瓊斯的員工講述了她第一次發現雙贏奧秘時的感受:

第一次發現雙贏思維的奧妙,是在我高二的時候,那時我是學校籃球隊的女籃隊員。雖然我才是個高二學生,但是球打得相當不錯,身高也足以成為大學籃球隊的首發隊員了。我有一個好朋友叫瑪琳,也是個高二學生,也被選入大學籃球隊的首發隊員。

我比較擅長中遠距離投球,常在10英尺外投籃,一場球打下來我能投四五個這樣的球,而這也得到了大家的讚賞。但不久後,瑪琳顯然不喜歡我在球場上成為觀眾注意的中心,於是決心有意讓我得不到球。無論有多好的投籃機會,瑪琳都不再將球傳給我了。

一天晚上,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之後,由於瑪琳在比賽中一直不給我球,我像以往一樣都快氣瘋了。我和爸爸談了很久很久,什麼都對爸爸說了,表示了我對瑪琳化友為敵的憤怒。長談之後,爸爸告訴我說,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我一得到球就傳給瑪琳。一得球就傳給瑪琳,我認為這是爸爸給我的最愚蠢的一個建議。可爸爸隻說這樣做一定有用,說完他就走了,把我一個人留在廚房的餐桌邊自己去想。我才沒費那個工夫,我知道這樣做根本沒用,將老爸的傻建議丟在了一邊。

很快就要打下一場比賽了,我決心讓瑪琳在比賽中出出醜。我做了周密的策劃,並開始著手實施讓瑪琳丟臉的行動。當我第一次拿到球時,我聽到爸爸在觀眾席上大聲叫喊,他的嗓音低沉,盡管我在打球時非常專心,不知道身邊發生的事,但是我總是能聽到老爸低沉的嗓音。

我一拿到球,老爸就大叫:“把球傳給瑪琳!”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做出了我知道是正確的舉動。雖然我也可以投球,可我看見了瑪琳,將球傳給了她。瑪琳愣了一下,然後轉身投籃,手起球落,2分。我在回防時突然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為另一個人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興。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們的比分領先了。贏球的感覺真好!上半場我繼續同瑪琳合作,一有機會就將球傳給她。下半場我依然積極與瑪琳配合,除非適於別人投籃或由我直接投籃更好。

這場比賽我們贏了。在以後的比賽中,瑪琳開始向我傳球,而且也一樣一有機會就傳給我。我們的配合變得越來越默契,兩人之間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在那一年的比賽中,我們贏了大多數比賽,而我們兩人也成了家鄉小鎮中的傳奇人物。當地報紙甚至專門寫了一篇有關我們兩人默契配合的報道。總的來說,我在比賽中的得分也比以前多了。

頓悟思維:不輕易放過靈感

【思維導讀】

頓悟就是靈感。頓是突然,悟是感悟。

所謂靈感,指人們在久思某一問題不得其解時,思維由於受到某種外來信息的刺激或誘導,忽然靈機一動,想出了辦法,對問題的解決產生重大領悟的思維過程。

頓悟或靈感並不是憑空就可以產生的,而是人們長期進行創新思考後出現的一種飛躍,是在邏輯思維遇到困難時發生的一種獨立的思維模式。無數事實說明,邏輯思維要達到創新的目的,需要靈感的協助,而靈感思維的閃現,又要以邏輯思維作為前提。

我們在工作中也常常會有這種情況:突然靈光一閃,想出了一個辦法,但仍不確定此方法是否可行。但你千萬不要把它輕易放過,通過縝密的思考,你也許會發現那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案例導讀】

2000多年前,古希臘希洛王請人製造了一頂皇冠,他懷疑製造者摻了白銀,但由於皇冠重量與原先國王交給的黃金重量相等,因此拿不出證據,於是便請阿基米德鑒定。

由於皇冠的形狀極不規則,阿基米德在接受這個任務後,冥思苦想,不得要領。

有一天,阿基米德躺入澡盆洗澡時,由於澡盆中水加得太滿,溢出了一些。

為皇冠問題困擾多日的阿基米德豁然開朗:因為一定重量銀的體積比同重量的黃金要大,如果皇冠中摻了白銀,那麼它排出的水肯定比同重量的黃金多!

想到這裏,阿基米德跳出澡盆,赤身裸體向王宮奔去,邊跑邊喊:“找到了!我找到了……”於是,科學界又多了個阿基米德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