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太子殿下,到現在為止,大約有十萬軍隊能適應戰船上的戰鬥,南方人本就善水戰,假以時日想必王爺帶來的那二十萬軍隊就都可以派上用場了。”楊玄自信的說道。
“十萬足以應付了,剩下的那些就算不能發揮戰力,總是能起到些作用吧。”李尹點頭道。
“太子,所謂兵不在廣而在精,將不在多而在勇。不能發揮戰力的士兵強上戰場白白犧牲性命不說,說不定會連累他人,總是不妥。”李繼不客氣的指教道。
李尹一副受教的樣子:“嗯,李大人所說很是有道理。”
就在李尹他們積極訓練水軍的時候,曹彬也在做著準備,唐宋兩家都知道這將會是一場大戰,所以趙匡胤又派出親信慕容彥召以及大將潘美到了宋軍大營協助曹彬,雖然兩人較曹彬官職高,但三個人都是趙匡胤信任的人,一起合作多年,親密無間。兩人到了荊州就跟曹彬商量起了進取武昌的事情。
兩人的到來自然很快就被李尹派出的探子得知。得到消息的時候李尹肯定的說道:“這幾日他們肯定會有什麼動作。韓將軍,你要有所防備。”
“是。”韓英恭聲應道。
“歐陽得。”
“末將在。”歐陽得聽見李尹叫自己趕緊上前。
“我給你五萬軍隊,從陸路向西,過洞庭湖之後安營紮寨,若是他們出動軍隊,營寨就會空虛,到時候你見機而作截他後路!”李尹吩咐道。
這是李尹第一次給自己這樣重要的任務,歐陽得一時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立即保證完成使命,王猛點兵五萬給他,歐陽得去了。
歐陽得走後,李繼疑惑的問道:“太子殿下,歐陽得他會成功嗎?”
李尹說道:“歐陽得在吳越身為大將多年,而且與南唐也屢有交戰,並不落在下風,應該可以順利完成使命吧?”
李繼見李尹這樣說也就不再多說,這也隻能等待結果了。
果不出眾人所料,曹彬三人在作出周密的部署之後,留下潘美帶三萬軍隊守營,慕容彥召與曹彬起大軍二十餘萬乘船南下。宋軍部分水軍是荊南王高繼衝降卒,大部分戰船是從荊州原有戰船,船身牢固,兵士精習水戰。這也是當時李尹遲遲不肯出兵南平,最後被趙匡胤奪了先機,收服南平的原因。
話說李尹他們探知消息,命令韓英起兵準備,本來南唐軍隊就比宋軍少些,又被歐陽得帶走了許多,就顯得兵力有些不足。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李繼說的,他們不諳水戰,勉強上了船說不定也是累贅。
不過韓英倒是不很在意,兵在精而不在廣。他相信經過自己這些天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曹彬也不是浪得虛名,隻見成百上千隻戰船齊齊整整,極為有序,浩浩蕩蕩向武昌方向開來,一場大戰即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