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 3月14日 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爾姆,幾個月後,舉家遷往慕尼黑。
1885年 6歲,入天主教民眾小學讀書。
1888年 9歲,入慕尼黑路提彼德中學學習。
1889年 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的幫助和引導下,開始閱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 12歲,自學歐幾裏得幾何學,並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4年 15歲,父母遷往意大利米蘭。不久,愛因斯坦被路提彼德中學勒令退學,前往米蘭與父母團聚。
1895年 16歲,報考蘇黎世技術學院,因一般科目成績不佳而落榜,其後入阿勞中學重讀。
1896年 17歲,獲得阿勞中學畢業證書,以優異的成績免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係學習物理。
1899年 20歲,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 21歲,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大學畢業考試,結束大學生活。
1901年 22歲,加入瑞士國籍。赴溫特爾市職業技術學校任代課教師。7月失業,不久經朋友推薦在一所私立中學任補習教師,後因教學方式問題與校長意見分歧而被解職。
1902年 23歲,入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
1903年 24歲,與米列娃結婚。
1904年 25歲,長子漢斯出生。
1905年 26歲,先後完成《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等5篇重要學術論文,分別在萊比錫《物理學年鑒》第17、18、19卷上發表,狹義相對論創立完成。
1908年 29歲,被聘為州立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 30歲,離開伯爾尼專利局,被聘為蘇黎世大學副教授。
1910年 31歲,次子愛德華出生。
1911年 32歲,被布拉格德國大學聘為正教授,不久,赴布魯塞爾參加第一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1912年 33歲,任母校蘇黎世技術學院教授,並開始同格羅斯曼合作探索廣義相對論。
1913年 34歲,被聘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發表了同格羅斯曼合著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
1914年 35歲,任柏林皇家研究所所長、普魯士科學院院士、柏林大學教授。反對德國文化界名流為戰爭辯論的宣言《告文明世界書》,在同它針鋒相對的《告歐洲人書》上簽名,此舉震驚世界。
1915年 3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標誌著廣義相對論創立完成。
1916年 37歲,接替普朗克任德國物理學學會會長。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並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
1919年 40歲,與米列娃離婚;6月在柏林與伊麗莎結婚;廣義相對論在一次日食觀測中被證實。
1920年 41歲,被荷蘭著名的萊頓大學聘為特邀訪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