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臨行受命(1 / 2)

古國最北方有座山喚作岐山。此山山勢巍峨,高聳入雲,且終年積雪,所以附近的村民很少涉足。

在山的半山腰處有一十五六歲的少年,此少年一身灰白色粗布衣衫,雙手合十,雙眼緊閉,盤坐在由茅草編織的蒲團上。此時山上正飄著雪花,在這冰天雪地的山上,穿著如此單薄,卻一點寒意都沒有的樣子,不一會,少年身上已被積雪覆蓋,遠遠望去,猶如一尊石像。而就在此時,少年雙眼睜開,雙掌拍地,一躍而起。

此時若有人在觀看,肯定一片叫好聲,因為從這少年躍起的動作看,少年動作矯健,氣息平和,接下來定能耍出不錯的把式。

少年雙掌前伸,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少年出掌速度奇慢,就如一耄耋老人活動脛骨般軟弱無力,但就在掌行至一半之時,少年變掌為拳,速度奇快無比。就這樣少年時而遲緩,時而迅捷,讓人難以琢磨,而此時身形暴轉,右拳前伸,一聲輕喝,前方一棵六七丈高的雪杉應聲而倒。此時少年變拳為掌,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哈哈,看來你的功力又有所進步嘛”!說話的是一老僧。

少年看是老僧,“師父,就我這功夫,在您老麵前隻是花拳繡腿罷了。”少年嬉皮笑臉的朝老僧走去,跟剛剛的認真模樣判若兩人。

“哈哈,你小子,這馬屁拍的我喜歡,不過在為師看來以你現在的年齡來看,同輩中很難找到與你匹敵的人了,你有現在成就,為師感到很欣慰啊”。戒癡和尚笑著說道。

聽到戒癡和尚的話,惜緣並沒有想象中的興奮,撇著嘴,斜睨著老和尚道“師父,您老人家怎麼一點沒有得到高僧的樣子,出家人不都是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的嘛,哪有像師父您這樣的,笑的跟打雷式的,震的我耳朵都疼了,上次我去鎮上給您打酒,聽賣菜的王婆婆說出家人是戒葷戒酒的,哪像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明明就是個酒肉和尚嘛。”

聽到自己得意的徒弟給自己這樣的評價,戒癡和尚雙眼一瞪道:“你懂什麼,我這叫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心中有佛,這便成了,阿彌陀佛。”說著雙手合十,到真有幾分得道高僧的樣子,不過戒癡和尚話風一轉“小兔崽子,每次喝酒吃肉沒看你比我少吃,你還好意思說為師,為師是心中有佛,我看你個小兔崽子就知道吃,完全把我佛拋在腦後了吧。”

惜緣聽了戒癡和尚的話一愣,頓時有點發窘,不過他雙眼一轉,衝著戒癡和尚嬉皮笑臉的說道:“師父,這您可就錯了,出家人可都是剃過度的,您看您乖徒兒這披肩的長發,哪裏像是出家人,既然都不算是出家人,這喝酒吃肉的事,佛主是沒閑功夫管的。而且我聽山下王婆婆說了,像我這樣的以後還能娶個漂亮媳婦呢。”

看著惜緣雜亂無章的長發,以及那嬉皮笑臉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不過話又說回來,惜緣是他十六年前經過古國時,在一處密林裏撿的,當時惜緣尚在繈褓中,身上蓋滿了樹枝以及雜草,要不是當時惜緣的哭鬧聲被路過的戒癡和尚聽到,也許這世上就沒有惜緣這個人了吧。戒癡和尚撥開雜草,發現是一名男嬰,男嬰的繈褓中還有一個沾血的錦帕。隻見錦帕上寫道:“家門不幸,遭此大劫,願佑天兒,平安度過此劫!”錦帕背麵寫著“秦天”二字。

戒癡和尚略一思索,大致了解了原因,便抱起繈褓中的惜緣遠去。因與戒癡有緣,取名惜緣。不過要惜緣一輩子跟著自己當個和尚,戒癡是不會同意的。惜緣自小悟性就好,學什麼一學就會,人也機靈,就是有時有些調皮搗蛋,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誰不是呢?憑著惜緣的天份,終究是要名動天下的,這座山太小。

想到這,戒癡難免流露出一副落寞的表情,抬頭望著天空道:“是了,徒兒大了,終究是留不住啊,是該出去見識見識外麵的世界了。”

感受到戒癡和尚落寞的心情,惜緣臉色劇變,連忙跪在戒癡和尚麵前道:“師父,徒弟的無心之言若惹了師父您老人家,願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原諒小徒一次,千萬別敢惜緣走啊,惜緣就師父您一個親人了。”說著抬頭偷瞄了戒癡和尚一眼,看到戒癡和尚並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心裏舒了一口氣,接著道:“況且,師父您要是把您的乖徒兒趕走了,以後您老了,眼也花了,路也走不動了,這山有那麼高,您要是想喝酒了,想吃肉了,誰能給你去打酒買肉去啊。”

聽著自己徒兒的話,戒癡和尚哭笑不得,擺明了威脅自己嘛,話還說的那麼冠冕堂皇,哎,這小子注定不是我佛門中人,罷了罷了,惜緣,惜緣,一切隨緣吧。想到這,戒癡和尚崩起臉,以一種前說未有的口吻對惜緣說道:“惜緣,你跟著為師算算已有十六載,也應該去見識見識外麵的世界了,為師不想讓這一座山束縛了你的天份,當然,此次下山為師還有重要任務交予你。”說到這戒癡和尚到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看到師傅一副難為情的樣子,惜緣以為此次任務艱巨,師傅在擔心他的安危,便起身安慰戒癡道:“師傅您放心,除魔衛道,懲惡揚善乃是我們習武之人的本分,況且,您徒兒那麼聰明,您老還怕我吃虧?”惜緣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