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故事之一(1 / 2)

楊康說到這裏,招手示意廊下仆人斟上一杯茶水,呷了一口,這才慢悠悠地說道:“那個汪利貞似是有些慌張,不停向人打聽王府裏發生了什麼事。我聽他說的似是‘種蝦米’,極像是南人福建路一帶口音,這才有些奇怪。如今聽先生一說,倒是我聽錯了諧音。想必是那汪利貞沒想到堂堂趙王府也會出這麼大的亂子,情急之下又露出了兒時鄉音。”說罷自我解嘲似的笑了一笑。

趙洵聽了暗暗心驚,心想這可真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啊,現在我整天想著盡量不去幹擾郭靖的曆史走向,以防他給我爆出一個大冷門來,卻沒提防就在自己身邊,楊康也悄無聲息地進化變異了,觀察能力顯著提升,在昨晚那麼紛亂擾攘的情形下也會留意到這種細節。我隻不過是把他娘藏起來了而已,居然給了他這麼大刺激,想當年就算包惜弱真的死掉了,楊康也沒有變得這麼厲害啊!

同時他在心裏暗罵汪利貞,你也老大不小的了,還趕什麼時髦,學閩崽說話!這次是趕巧了兩個地方的方言恰好近似,這才騙過了楊康,下次你再敢露一句鄉談出來,不用楊康發話,我先派無色結果了你!不行,今天就把這些人統統打發出去,呆在趙王府裏遲早要給我惹出事來!

後來趙洵才發現錯怪了汪利貞。原來早在這老小子出生之前,他們那一房已經遠遷至南宋建寧府落戶,他還真是土生土長的福建人!汪利貞長大後走南闖北,口音漸漸變得混雜起來,但要是受了驚嚇,脫口而出的還是閩南語!

楊康滿麵倦容,似是漫不經心地道:“汪先生,現在可以談一談你的武功家世了麼?”

趙洵早知楊康必有此問,當下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發生在北宋末年東京汴梁的一段宮闈秘事向楊康和盤托出:

金兵如何圍城、宋人如何哀哭,宋欽宗揮劍向一位最寵愛的公主砍去時,如何說出“不該生於帝王家”之語,等等。由於清版“獨臂神尼”的事跡已詳見於後世各種記載,而宋版也與其類似,在此就不一一贅述。趙洵自稱,在一番磨難之後,自己終於拜了神尼當世唯一的親傳弟子為師,習學這門趙宋家傳絕藝,不過三年前這位親傳弟子死翹翹了,於是我去大雁塔燒香還願,祈禱他老人家早登西方極樂淨土,再不要在這個世上露麵了!

楊康聽他說完,臉上倦意全無,從椅背上直起身來,睜大了眼睛瞪著他,不知道自己是傻瓜還是這位看起來精明無比的汪先生是傻瓜。

趙洵笑眯眯地看著楊康,一無所懼。他會相信的,到了最後,他終於還是會相信的,趙洵信心滿滿地想道。

自己的武功來曆是不能說實話的,“九陽真經”這個名字一傳出去,射雕曆史會被徹底改寫,而瞎編一個武功門派也根本行不通,歐陽克、沙通天這些大行家一句話就能戳穿自己的牛皮。要騙人就要往死裏騙,騙出每一個人的想象力之外,受騙者就會跟著拔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從而得到滿足。誰說“做莊”不屬於心理學範疇呢?

在趙洵給楊康講故事之時,歐陽克等人也在一旁聽著,都無一例外地露出了白癡般的笑容,或者說是嘲笑白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