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嘿”的一笑,道:
“郭兄,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你以為輕易就能見到一軍的統帥了?這裏可不比你們蒙古,幾百幾千個人湊在一起打架就可以叫做‘戰場’了,這可是幾十萬人的大場麵!”
郭靖一愣,他在蒙古時習慣於騎兵作戰、帶隊衝鋒,參戰人數最多也不過幾萬人上下,還真不知中原戰場是個什麼模樣。
楊康話雖刻薄,倒也說在了理上,趙洵接著道:
“不錯郭兄,你武功雖高,在戰場上實也起不到多大作用。那完顏洪烈遠遠躲在後方帥帳,身邊有軍隊保護,要刺殺他可比在中都趙王府時難上百倍。不如等戰爭結束之後,再去中都尋他的晦氣不遲。”
郭靖從認識趙洵以來就對他非常佩服,總覺得汪兄弟說的話就是有道理,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既然決定不去中都了,楊康立刻打起了主意,要把郭靖撇開,以免身邊多了這麼一個包袱,還要經常聽他說教。
楊康看了看趙洵,咳嗽一聲,又使了個眼色。
趙洵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麼,於是微笑著對郭靖道:
“郭兄,要不你先回嘉興,和幾位師父商量一下桃花島之約?就讓我陪著楊兄和穆姑娘去一趟中都,日後再來南方與你相見。”
郭靖點頭應是。
楊康聽他答應下來,鬆了一口氣。
接著趙洵又似是無意地道:“郭兄走的是回頭路,那位一路送客的‘榮王’一定是想不到的了,那麼郭兄也隻好自己找店打尖,再不會有人來接了。”
聽他這樣說,郭靖漲紅了臉,期期艾艾地道:“汪……汪兄弟,我想……我想再往前走一走,探探究竟是何人在這一路幫我們預訂客店。”
郭靖臉皮薄,還不好意思直承要去找黃蓉。
楊康一聽就急了,以為他還要當幾天跟屁蟲,搶著道:“有什麼好探的,除了那個多管閑事的趙洵還能有誰!”
郭靖不願撒謊,紅著臉不答。
趙洵嗬嗬笑道:“不妨,郭兄想探就探吧!”
楊康正要搶話,趙洵轉向他道:“楊兄,你前日在泗州不是還留下了幾百名侍從麼?那些人怕是等你等得望眼欲穿了。”
楊康看他往西北方向指了一指,若有所悟地“哦”了一聲,隨即接口道:“不錯,我還要前去泗州料理一些事務,就不和郭兄同行了。既是這樣,汪賢弟,我們就在界首縣和郭兄分手便了。”
郭靖要往楚州方向去,楚州大約是在高郵的正北方,而泗州卻偏向高郵西北,故此楊康也有理由和郭靖分開行動。
趙洵搖了搖頭,道:“楊兄,你先回去吧。我們這一路從太湖行來,貪趕路程走了揚州這條線。我怕幾個生意上的朋友可能會在真州等我的消息,所以還得繞一繞路,去真州看看,別耽誤了把貨物送去盱眙軍。”
楊康聽他說“盱眙軍”三字,登時猜出趙洵說的是向於洋購買的那批火炮,這可是一件大事,於是點了點頭,不再多說。
吃過早飯,四人分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