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定二年五月,七百名川蜀騎軍在山東統製田元猛帶領下長途奔襲,繞過金兵的襄樊防線偷渡淮水,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完顏洪烈向汝陽逃竄的路線上。
在宋軍猛攻下,汝陽城一日而克,不過卻未能於沿途發現完顏洪烈蹤跡。
其後,七百名南宋健兒與北金回援的千餘蒙古騎兵在汝陽平原上相持三日,反被蒙古騎兵牽製,陷入了從歸德府增援的金軍包圍圈中。
“……田公元猛,東平人氏。年少時多行任俠之事,人稱田四。為人性如烈火,智勇雙全,為大帝簡拔於草莽之中,感恩效死,於清遠公訓建帝國首批重裝騎軍一事中出力多焉。”
“當襄陽之役,元猛公果斷分兵渡淮攻克汝陽,截斷金賊趙王退路,迫其遠遁鄧州,後由河南府間道而還中都。”
“南侵金軍不戰自亂,襄陽圍遂解。”
“田公以孤軍深入敵後,予金兵士氣壓上‘最後稻草’(大帝語,今人多解為釜底抽薪之意,似與大帝原意有違,待考),更在陷入金賊重圍之後以智計擾敵,反複多次搶渡汝水擺脫追兵,其後安然渡淮返回襄陽,其膽智可謂雙絕!”
“史稱此役為‘四渡汝水’”。
金兵膽戰之餘,禮送田元猛外號“飛將軍”。
後世對田元猛的評價如何,趙洵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了。
當日他與楊康一起退守汝陽城之後,倒也城上城下的向指揮攻城的昔日馬賊田大幫主遠遠掃了幾眼,由於彼此情勢迥異,他還沒心思去感慨稻草什麼的,更沒想到會被自己手下大將堵在了一座孤城裏,真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這也是後來他沒好氣地隻給了田元猛半句評語的緣故。
宋軍攻勢猛烈,堪堪要破城,楊康紅了眼,命金兵把兩門火炮擺放在城頭,手忙腳亂地裝填火藥炮彈想要實施反擊。結果那個才訓練了一次的炮手第一炮就放到了天上去,而第二門火炮卻因為火藥裝填量過大而當場炸膛,導致炮手乃至周遭幾十名金兵都死於非命,更是炸毀了小半麵城牆!
若非趙洵覺出不對,一把搶過楊康飛身躍下城頭,怕是連楊康都要交待在汝陽了。
負責看管火炮的彭連虎極為機靈,實際上自從接下這個任務的那一天起,彭連虎就一直留了個心眼,生怕“殺絕”殺人不長眼,發射出炮彈不去找敵人反而落在自家頭上,憑自己的功夫哪能抵擋?他暗地裏把這點小心思也知會了沙通天等人,故此這幾人一見趙洵撒丫子溜了,也不問什麼原因,當即各自施展保命絕活,一個比一個跑得快。
其中隻有靈智和尚反應較慢,被火炮爆炸的碎片傷及到自身,又成了這幾人中唯一受傷的倒黴鬼。
想起了這一切,此刻趙洵心中也有些悔意,不知自己把火炮賣給金人的決定是不是有點草率了?將這麼厲害的火器交到一群初級原始的蠻子手裏,正如教唆幼童玩火,實有燒身之憂。
不過說起來也要怪楊康這小子,死活不聽他的意見,還想把火炮轟在自己的血脈同胞身上,實在也是該受此報……
見趙洵坐在那裏沉默了許久,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火堆旁邊一名肌膚雪白的簪笄彩衣少女放下玉手,兩眼骨碌碌在趙洵臉上打了個轉兒,抿住嘴角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