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北地形勢又講東海戰局,這次寧宗的興趣更大,連連追問大宋艦隊的一些具體參數指標以及作戰計劃等,顯示出一個初級軍事愛好者的基本素養。趙洵對答之餘,倒也想起在韓侂胄此人主政之前的幾年,寧宗對於武備一事還是頗為上心的,曾經多次親臨將台山考察選拔軍旅將官。
在詳細了解一番趙洵的外出作為之後,寧宗與老燕王對視一眼,開始了本次談話的重點,即由襄陽戰役引出的政治收尾工作:
“皇兒,朕與你君臣父子多年,彼此知心再沒有猜忌,這是無甚可說的。此次襄陽之戰我朝大勝,雖然營田大使趙方是在你委派下主持作戰,但你從來都不過問將官的差遣調動,或是軍隊符令,這又是為何?”寧宗正色說道。
聽寧宗說完第一句話時,趙洵心裏已經隱隱有了一些猜測,此刻也是神色鄭重,躬身道:
“父皇天高地厚之恩,兒臣永當銘刻在心!父皇自也知曉,兒臣雖然粗通武藝,但對軍事之道實是半點不解,又怎敢在襄陽戰役此等國戰之中胡亂指揮,幹擾前方主官的既定部署?父皇對趙方此人知之甚深,再加上樞密院的節製,必然不會出任何差錯,故此兒臣方敢對趙方大膽放手。由此說到大宋海軍,這是在兒臣一力主張之下建立起來的,其主旨乃是捍衛我大宋海疆安全,並在海外為大宋開疆拓土,這一節無須兒臣多說,而舟山建府是為了給海軍保有一個前出基地,無論是官吏配置還是治理規章,均須特別擬定出來以適應海軍特有的性狀。再說巴蜀之地,西川清遠公與金人緊鄰,京兆府更是西北重鎮不容有失,我看清遠公采用的那些管束辦法還算得用,在與金人對抗之中多占上風,便也由得他去了。除了上述幾地之外,我大宋政通人和,廟堂江湖皆無悲憂之處,此皆賴於父皇多年垂拱而治……”
趙洵越說越遠,竟是由襄陽一役漸漸說開到了整個朝廷上下的政軍格局上麵,似是對寧宗答非所問,然而寧宗和老燕王聽了卻沒有絲毫不耐情緒,相反都欣慰點頭,極為滿意這個答案的樣子。對於趙洵的小小馬屁,寧宗自也輕輕受落。
老燕王在旁說道:
“監國太子,既然說出這番話來,說明你的確能夠體察聖心,在政事方麵也是下了功夫的,可是執掌朝政的經驗還是大為不足,這就是皇兄和為父希望你盡早擇姻完婚,靜下心來仔細揣摩朝綱的一片用心!你可知道我說的是何事?”
趙洵點了點頭:
“王駕說的是兩年前赴谘善堂讀書一事。”
老燕王一拍大腿:
“你知道就好!皇兄已然授你監國大柄,為的就是讓你總攬朝政,熟悉治國事務,也學習一些馭下之道,可你倒好,為了一個舟山軍港,擾動了半個朝廷!便是一件美事,也當與朝中諸公議定而後行,如何可以剛愎自用,效那獨夫之所為?你在朝中根基尚淺,並無威福加於眾大臣,做事這般顧頭不顧尾,最後不得不勞動皇兄出麵,替你將此事壓了下去,你自己可有過半分反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