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鄭黨之計(1 / 2)

趙方撫須道:

“趙公爺在成州駐守數年,不止多次擊退來犯之敵,更是為我大宋訓練出了一支精兵!前日襄陽之戰中,也多虧了他派來應援的騎兵才得以打破僵局,實是居功至偉啊!既然鄭大人也同意出兵,那我就向皇上呈報,隨後再轉給議事堂去辦交涉……”

鄭清之一時沒聽明白,奇道:

“哪個議事堂?為何還要轉給什麼議事堂……”伸手向趙方索要奏折。

趙方將請戰令遞了過去,解釋道:

“就是宋金和議當中要成立的那個‘聯合議事堂’啊!這次出兵牽涉到兩國邦交,自然是由議事堂去處理更為合適一些。金國派來的議事堂協理大臣已經到達臨安多日,正好可以負責牽頭督辦此事。”

鄭清之一邊展開奏折一邊大為光火地道:

“豈有此理!我們出兵攻打金國,顛倒要讓他來督辦此事!趙大人,你糊塗了麼……”

才讀了幾行字,鄭清之臉上陡然變色,猛一抬頭喝道:

“趙大人!你搞的什麼鬼名堂?這哪裏是去攻打金國,趙柬是要幫金賊去打蒙古人!”

趙方一臉無辜地攤開手:

“鄭大人,清遠公在請戰令上就是那樣寫的,的確是要請戰蒙古啊,我可沒說他是請戰金國,所以我才說要讓議事堂去辦交涉嘛,以免在金國境內引起誤會!”

鄭清之氣得說不出話來:“你,你……”不過一想趙方說得也在理,全是因為自己急切才想偏了,又把奏折塞了回去,

“你去找皇上吧,反正我是不會同意的!”轉身拂袖而去。

趙方看著他的背影搖了搖頭。這些人到現在還蒙在鼓裏,榮王已經返回臨安,而清遠公的對蒙作戰請令也不遲不早於此時抵達,這分明就是榮王即將發起反攻的前兆啊!臨機應變如此遲鈍固執,如何會是榮王的對手?

再看一眼趙柬的請戰令,

“……今以五百火槍手配以十門後裝線膛火炮出戰,人謂少而我謂其精,可協同,可突擊,攻守調配靈活如意……”。

趙方眼前仿佛又出現了當日指揮襄陽作戰的情景,拿著趙柬的請戰令就像是吟詠一篇佳構妙文相似,單手負在身後,嘴裏誦讀著緩步而去。

回到裏仁坊的官宅,鄭清之更衣盥洗已罷,用了一點餐飯。

上朝太早,現在已經餓了,不過鄭清之一生尚儉,便是在盛年之時驟得相位也沒有改變這一習慣,擺在桌上的食物無非是兩碟小菜和一些粥飯而已。

用餐已罷,鄭清之定息存神地調養了一會,這才緩緩睜開眼來。

服侍在側的家人見狀,適時上來稟道:“相爺,外麵有幾位大人聯袂來拜,已經請他們到書房等候了。”

鄭清之不答,思索片刻問道:“餘大人也在麼?”

他所說的餘大人乃是一個小小的八品官,中書舍人餘天錫。別看此人官小,以前卻是權臣史彌遠府上的食客兼塾師,極得史彌遠信任,在史彌遠倒台後本來要回鄉讀書以備大考的,卻為史彌遠的道學同黨鄭清之所挽留,幫他運作了一個中書舍人的官職留在臨安。

前些日子,正是餘天錫向鄭清之建言,將十三歲的趙與莒薦為沂王之後,果然便受到寧宗接見並且甚是喜愛的樣子,一下子就替鄭黨盤活了局麵,尋找到一個突破口。

話說那個趙與莒,後來又被賜名為趙貴誠的垂髫小童並非凡人,本來若無趙洵攪局,日後他就將正式成為南宋王朝的最高主宰,曆史上攻滅金國“獻俘太廟”的主角宋理宗,而那時真正的趙洵早就因病亡故了,不過天意不可捉摸,自從至尊無敵新人版“趙洵”問世之後,趙貴誠的命運也隨之而變,倒是避免了宋亡後被賊人剖棺辱屍的下場。

眼下諸事不遂,鄭清之便想再找餘天錫來問計。

家人道:“沒見餘大人過來,隻有鄭僑大人,宣繒大人,葉翥大人和黃黼大人四位在座。”

想到還要與這些人商議,下午如何入宮麵聖再次勸諫一番,鄭清之深深地吸了口氣,站起來向外走去。

知樞密院事鄭僑正在和眾人討論早朝時黃黼的傑出表現和皇上的曖昧態度,大家都覺得事有可為,或許這就是一個重大轉機,務須趁熱打鐵,由清之大人領銜再進宮推皇上一把。

正聊得熱鬧時,鄭清之進了書房,眾人急忙起身見禮。葉翥在這些人當中最是能說會道,當下將前麵的談話內容向鄭清之簡要複述一遍,便道:“鄭大人,你看我等何時入宮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