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大陸,沒有沿續的曆史。因為在這裏,從來沒有過統一的政權,一直都是以門派的形式控製資源和地盤,根本沒有修史的必要。
各個門派,雖然有自己的要事誌,但也僅僅針對本門。除非與其他門派之間發生了極重要的事情,否則不太會涉及到外來人員和門派。
可能正是因此,包括目前的四大門在內的要事誌,都像是斷層一樣,突然就出現了。
四門形成的時間基本一致,由現在向前可追溯數千年。人們普遍認為,在四大門出現之前,應該有過一個超大的門派,控製過整個大陸。但是後來,門派瓦解為四個,形成了現在的四門。
而那個門派的要事誌,估計在混亂中,被人故意銷毀了。
從形成開始,四大門派之間,就是實力均衡,盤距東西南北四方,相互製約。幾千年來,這種平衡,從未被打破過。
於是,四門各在一方,門中的弟子隻在本門控製範圍內活動,不得擅入其他門的範圍,否則就是觸犯重律。
四大門派控製的範圍之中,後來開始形成大大小小的靈修幫派。這些幫派之間弱肉強食,但是卻整體上依附和依賴於四大門派。為維持秩序,解決一些可能引發禍亂的爭端,四大門派建立了巡使製度。
門派之中,會有一些修為和威望都比較高的人,成為巡使。最開始,巡使隻負責在本區域內進行巡察,解決問題。
巡使製度的形成,使得大陸上的秩序井然,各方控製的地盤上,戰亂越來越少,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後來後來人們發現,經常有一些小事,涉及到兩個大門派之間的利益和管理,若是全都上報四方大門,時效慢,牽扯精力多。
比如,在兩個門控製區域的交界處,發生了命案,或者衝突。由於是平民之間的矛盾,根本用不著大門派出麵。可問題在於,為了公平公正,總有一方要處罰另一方的平民。若不向另一方的門派通報,極容易引發誤解。
所以,經過四門商議,開始建立大巡使製度。每門出兩個人,一個主使一個副使,組成八大巡使,可以任意在大陸走行,遇到涉及多門的事務,有直接處理的權利。
而韋達,便是目前八大巡使之中排名第三位的青龍主使。此前,昌茂突然失蹤,他便領命在靈隱大陸之內找尋。
這些內容,韋達向丁勤講述得很詳細。丁勤聽的時候卻是沒有那麼專心,因為很多事情與他無關。
他現在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個大陸上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赤炎山,如果有,會在哪裏。而如果沒有,父親又去了哪裏。
經過一個多月的旅程,韋達帶著丁勤和何嫣,進入了一片極為開闊的平原。
平原之上,有一條極寬闊的大路。沿路又走了三天,一個諾大的城鎮出現在了丁勤的眼前。
不,這不是城鎮,而是真正的東方青龍門。
在靈隱大陸走了這麼多地方,這裏是唯一一處建有高大圍牆的區域。
整個東方青龍門,東西寬二十裏,南北長三十裏,全部用三米高的圍牆圍住。圍牆最頂端,雕刻了八條龍,每個方向各兩條,龍首相對,交彙於東西南北四個門。
正南方向,是東方青龍門的主門。這裏的龍頭從城牆上抬起,龍頭下、城門上的位置,有一塊巨大的石匾,上書東方青龍門五個大字。
但是,與另外大陸上帝國城鎮的圍牆不同的是,在青龍門,沒有守衛。韋達帶著丁勤和何嫣從正門直接進入,沒有任何障礙。
圍牆之內,是建得工工整整的建築。除中心區域外,其他部位的建築樣式全是統一的,均為三層高的樓房,每四棟圍成一個小院子。這裏出出入入的人員也與常人無異,隻不過都穿著統一樣式的衣服。
東方青龍門共設五個分壇,分別為仁字壇、義字壇、禮字壇、智字壇、信字壇。這裏與丁勤此前所在的門派不同,不是各壇獨立成院,而是除各壇相關領導人員集中居住在中心區域的高層區外,其他各壇弟子在外圍混居。
回來之前,韋達已經向青龍門的掌門進行了通報。進入青龍門之後,時間尚早,他直接帶著丁勤和何嫣走向中心高層區。在那裏倒是有兩個守衛,見到韋達,恭身行禮,至於丁勤和何嫣是什麼來曆,包括帶著一頭魔獸,根本就不過問。
中心區域的正中心,是東方青龍門的大殿。這是一座三層高的大建築,有種皇室宮殿那種感覺。從正門進去,在一層的大殿,就是東方青龍門的議事大廳。